名著阅读。(5分)
①我们俩更亲近了。我随时都可以到他那里去,坐在盛满破烂的箱子上,毫不受阻挡地观察他熔铅,烧铜,把铁片烧红,用小锤子在砧子上捶打……他老是把东西拿到天平上称,往杯子里倒各种液体。
②他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③“啊,你来看看我的胳膊!”他一边说一边卷起了袖子,“你看肿得多么厉害,现在还好多了呢!你姥爷当时简直是发了疯,我用这条胳膊去挡,想把那树条子档断,这样趁你姥爷去拿另一条柳枝子时,就可以把你抱走了。
(1)以上语段均出自苏联作家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它讲述的是 (小说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2分)
(2)请你根据阅读印象,写出以上三个小说片段中的“他”(3分)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概述岁月漫长、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 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以其bó( )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yùn( )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diàn( )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追sù( )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60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B.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C.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D.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2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 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造饮辄尽 ②晏如也 ③援疑质理 ④俟其欣悦
2.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B、无怀氏之民欤 益慕圣贤之道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不戚戚于贫贱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志趣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