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散文《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完成后面问题。(13分) 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 ①...

阅读散文《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完成后面问题。(13分)

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

①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省电视台做幕后的编辑,每日起早贪黑,但还是因为背负的压大过大而身心俱疲,并因此在回到家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许多次都在父亲的唠叨里发了脾气。

②父亲退休后,便无事可做,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熬过一个人在家的寂寞时光的,亦不知每日做好了晚饭,却一直等到菜凉了也不见我回来的焦灼,他是怎样慢慢捱过的。常常,我晚上下班后回去,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重播的新闻。每每,我觉得厌烦,拿过遥控器,啪一下换了台。父亲即刻便急,说:让我再看一遍。我心里烦,嘴上也不客气:你给报纸当义务纠错员还没当够,又想跑到电视台去了啊,是不是纠出来让我们台长扣我钱,或者直接开除了,你才开心啊。父亲的脸色,明显得有些红,但却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小心翼翼地看看我疲倦的一张脸,说,小悦,吃过饭了没?我给你热热菜吧。我总是慵懒地丢给他一句:早就凑合过了,我要早点睡了。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

③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恰恰我在休息时间,不想听任何人提及工作的事,所以每每两个人都会不欢而散。

④工作半年后,台长将一个重要的宣传片交给我做。我知道这是台长考验我的机会,除了成功,我无路可走。从开始做节目的那天起,父亲几乎和我一样早出晚归,我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得管他,他也神秘地不给我透露半点消息。直到几天后,他将一大摞厚厚的复印资料交到我的手中,我漫不经心地翻了翻,这才知道,他每天出去的原因,原是去省图书馆,帮我查与宣传片有关的资料,可惜他的思想老了,跟不上现在夸张的宣传形式,收集来的材料,老套又过时,于我,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废纸。

⑤那堆被我扔到书桌上,便再也没有动过的材料,似乎并没有打击到他,他依然忙碌,每日吃完早饭,便像往常一样,定时地坐到沙发上,看我们台的节目,甚至连广告,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以为他视线转移,不再给我添麻烦,便将他忘在脑后,继续没日没夜地忙碌。

⑥几天后,电话接线员将一份热心观众意见汇总交给我,忙里偷闲扫了一眼,竟发现有个署名为老观众的人,对还没有放映只是打出预告来的宣传片,给予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赞赏和鼓励,说,相信有这么努力的编辑,肯定能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节目;之后又给出十几条建议,说,仅供我参考。我笑,问接线员,这人是谁?接线员摇头,说:他只说是你的忠实粉丝。

⑦我很快将这个粉丝忘记,直到片子播完的那天,这个粉丝再一次打电话来,给出一大通热情洋溢的称赞,而且之后又有六七个人,纷纷打电话来发表意见,直喋喋不休地夸到连台长都“惊动”了,凑过去听观众的意见。

⑧尽管心里蜜一样甜,想着半个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但还是有些纳闷,为何无缘无故地,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就多出这么些粉丝来,还因为我的名字,美其名曰:悦(月)饼。而且,这些“月饼”,全是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

⑨下班后路过小区的商店,看见电视里正重播我做的节目,店主是个几乎掉光了牙的老太太,边将一袋盐递给我,边笑眯眯道:现在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们,都是你的月饼呢。我不解,她便又笑道:你爸现在是你节目的义务宣传员,将我们这些赋闲在家的老头老太太们,全都号召起来,给你拉选票呢。我的脸,即刻红了,忙忙地说谢谢,麻烦你们大家了。老太太则拍拍我的肩膀,说,闺女,该谢的,应该是你爸,我们只是搭句话罢了,你爸却为此快跑断了腿呢,而且,听说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生怕你一有差错,就被领导开除了……

⑩本以为,日日清闲在家的父亲,永远无法体会我奔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却不知,原来他一直站在我的身后,用老朽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无声无息地,为我擎起头顶的那片晴空。

----选自《时代青年》2013年第10期

1.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2.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

3.选文第②段说“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父亲想说些什么呢?请把父亲想说却“噤了口”的话写出来。(2分)

4.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2分)

5.根据文意和文题,把下半句补充完整,浓缩全文的内容和情感。(3分)

上半句:压力山大,女儿日夜忙碌漠视父亲奔走操劳情  

下半句: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一棵擎天的树,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对即可,3分) 2.加点词语体现了父亲对我编辑节目的关注、专注态度,突出父亲对女儿的关心、关切之情。(意对即可,3分) 3.示例:小悦,晚饭怎么能凑合呢?你工作辛苦,但饭还是要吃的,我去给你把菜再热热吧……(2分) 4.这是一个关爱女儿的慈父(1分)。他脾气好,无论女儿怎样发火,他都不生气;他关注女儿做节目,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女儿的工作,不辞辛劳。(意对即可,1分) (2分) 5.示例1:关爱无声,父亲暗中奔波站成女儿身后一棵树。示例2:恩情海深,父亲暗中奔走抚慰女儿艰苦工作疲惫心。(3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一棵擎天的树,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对即可,3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父亲的关爱”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4】 试题分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围绕“关爱女儿,不辞辛苦”等方面进行总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这里内容设计应围绕“父亲”方面来组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⑥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 ③既:尽,完了。 ④济:渡过。 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⑥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彼竭我                    请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问故    及未既济也        B.登轼望之      既济未成列 

C.未        高二黍许          D.公与之        车六七百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                           

                   。(2分)

5.战争的胜负与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查看答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消散。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8分)

1.【活动我设计】本次活动已经确定了两个板块,为使活动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2分)

板块一: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板块二:战争遗迹,走访交流

板块三:                         板块四:                     

2.【标语我来拟】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堕落的民族,不能改正错误的国家终将自取灭亡。今天日本人又重蹈覆辙,要侵占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仿照示例,再拟一条标语,声援内地各大城市的反日示威游行。(2分)

      示例:中国领土,不容分割。  标语:                                  

3.【观点我确定】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下面哪一方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不超过60字,2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                                                

4.【材料我探究】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2分)

材料一: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1940年3月,敌机7架轰炸吴店、琚湾等地,共投弹20余枚,死伤20余人,毁房40余栋。5月17日,日军将枣阳县抓获的300多名难民全部枪杀于八里坡大堰内。                                  

----摘自《枣阳县志》

 

查看答案

看完春晚小品《扶不扶》之后,妈妈和你为“究竟该不该扶跌倒的老人”产生了争议,妈妈告诫你说,虽然小品演得好,但如果扶了有可能遭到讹诈,还是不扶的好!你怎样说服妈妈,关心受困的老人?(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及时反省自己,能提高道德修养。如《<论语>十则》中所说“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李白那里,中国梦是《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

      A      ”的凌云壮志;在文天祥那里,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B       ”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那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             C        

      D       ”的建功立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