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说明文《身在“辐”中要知“辐”》,回答后面问题。(13分) 身在“辐”中要知...

阅读说明文《身在“辐”中要知“辐”》,回答后面问题。(13分)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科学告诉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接近-27315℃)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⑦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⑧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⑨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磁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⑩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护方式。

   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当然,不要指望用这个取暖哦,它的热量太微不足道了。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

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摘自《今日文摘》2014年第2期

1.请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3分)

2.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说明,即                                        

                 。(2分)

3.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讲究分寸。请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变化。(3分)

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一处实例说说其作用。(3分)

5.学以致用。请运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告诫晚上休息时经常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的爸爸,正确使用手机。(2分)

 

1.点明说明对象(1分);活用俗语“身在福中要知福” (1分),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引发读者兴趣(1分)。(意对即可,共3分) 2.辐射的分类和辐射并不可怕。(2分) 3.如果把“一般”去掉,就会变成绝对不会出现“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这与事实不符。(意对即可,3分) 4.主要使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至少答出两种说明方法,1分);如使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文章对“辐射并不可怕”这一情况从四个方面作解释说明。(2分) (共3分) 5.示例:爸爸,手机有辐射,特别是手机离身体近的时候非电离辐射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后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了!(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这里理解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这里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分类”和“辐射并不可怕”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散文《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完成后面问题。(13分)

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

①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省电视台做幕后的编辑,每日起早贪黑,但还是因为背负的压大过大而身心俱疲,并因此在回到家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许多次都在父亲的唠叨里发了脾气。

②父亲退休后,便无事可做,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熬过一个人在家的寂寞时光的,亦不知每日做好了晚饭,却一直等到菜凉了也不见我回来的焦灼,他是怎样慢慢捱过的。常常,我晚上下班后回去,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重播的新闻。每每,我觉得厌烦,拿过遥控器,啪一下换了台。父亲即刻便急,说:让我再看一遍。我心里烦,嘴上也不客气:你给报纸当义务纠错员还没当够,又想跑到电视台去了啊,是不是纠出来让我们台长扣我钱,或者直接开除了,你才开心啊。父亲的脸色,明显得有些红,但却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小心翼翼地看看我疲倦的一张脸,说,小悦,吃过饭了没?我给你热热菜吧。我总是慵懒地丢给他一句:早就凑合过了,我要早点睡了。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

③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恰恰我在休息时间,不想听任何人提及工作的事,所以每每两个人都会不欢而散。

④工作半年后,台长将一个重要的宣传片交给我做。我知道这是台长考验我的机会,除了成功,我无路可走。从开始做节目的那天起,父亲几乎和我一样早出晚归,我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得管他,他也神秘地不给我透露半点消息。直到几天后,他将一大摞厚厚的复印资料交到我的手中,我漫不经心地翻了翻,这才知道,他每天出去的原因,原是去省图书馆,帮我查与宣传片有关的资料,可惜他的思想老了,跟不上现在夸张的宣传形式,收集来的材料,老套又过时,于我,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废纸。

⑤那堆被我扔到书桌上,便再也没有动过的材料,似乎并没有打击到他,他依然忙碌,每日吃完早饭,便像往常一样,定时地坐到沙发上,看我们台的节目,甚至连广告,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以为他视线转移,不再给我添麻烦,便将他忘在脑后,继续没日没夜地忙碌。

⑥几天后,电话接线员将一份热心观众意见汇总交给我,忙里偷闲扫了一眼,竟发现有个署名为老观众的人,对还没有放映只是打出预告来的宣传片,给予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赞赏和鼓励,说,相信有这么努力的编辑,肯定能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节目;之后又给出十几条建议,说,仅供我参考。我笑,问接线员,这人是谁?接线员摇头,说:他只说是你的忠实粉丝。

⑦我很快将这个粉丝忘记,直到片子播完的那天,这个粉丝再一次打电话来,给出一大通热情洋溢的称赞,而且之后又有六七个人,纷纷打电话来发表意见,直喋喋不休地夸到连台长都“惊动”了,凑过去听观众的意见。

⑧尽管心里蜜一样甜,想着半个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但还是有些纳闷,为何无缘无故地,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就多出这么些粉丝来,还因为我的名字,美其名曰:悦(月)饼。而且,这些“月饼”,全是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

⑨下班后路过小区的商店,看见电视里正重播我做的节目,店主是个几乎掉光了牙的老太太,边将一袋盐递给我,边笑眯眯道:现在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们,都是你的月饼呢。我不解,她便又笑道:你爸现在是你节目的义务宣传员,将我们这些赋闲在家的老头老太太们,全都号召起来,给你拉选票呢。我的脸,即刻红了,忙忙地说谢谢,麻烦你们大家了。老太太则拍拍我的肩膀,说,闺女,该谢的,应该是你爸,我们只是搭句话罢了,你爸却为此快跑断了腿呢,而且,听说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生怕你一有差错,就被领导开除了……

⑩本以为,日日清闲在家的父亲,永远无法体会我奔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却不知,原来他一直站在我的身后,用老朽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无声无息地,为我擎起头顶的那片晴空。

----选自《时代青年》2013年第10期

1.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2.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

3.选文第②段说“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父亲想说些什么呢?请把父亲想说却“噤了口”的话写出来。(2分)

4.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2分)

5.根据文意和文题,把下半句补充完整,浓缩全文的内容和情感。(3分)

上半句:压力山大,女儿日夜忙碌漠视父亲奔走操劳情  

下半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⑥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 ③既:尽,完了。 ④济:渡过。 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⑥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彼竭我                    请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问故    及未既济也        B.登轼望之      既济未成列 

C.未        高二黍许          D.公与之        车六七百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                           

                   。(2分)

5.战争的胜负与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查看答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消散。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8分)

1.【活动我设计】本次活动已经确定了两个板块,为使活动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2分)

板块一: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板块二:战争遗迹,走访交流

板块三:                         板块四:                     

2.【标语我来拟】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堕落的民族,不能改正错误的国家终将自取灭亡。今天日本人又重蹈覆辙,要侵占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仿照示例,再拟一条标语,声援内地各大城市的反日示威游行。(2分)

      示例:中国领土,不容分割。  标语:                                  

3.【观点我确定】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下面哪一方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不超过60字,2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                                                

4.【材料我探究】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2分)

材料一: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1940年3月,敌机7架轰炸吴店、琚湾等地,共投弹20余枚,死伤20余人,毁房40余栋。5月17日,日军将枣阳县抓获的300多名难民全部枪杀于八里坡大堰内。                                  

----摘自《枣阳县志》

 

查看答案

看完春晚小品《扶不扶》之后,妈妈和你为“究竟该不该扶跌倒的老人”产生了争议,妈妈告诫你说,虽然小品演得好,但如果扶了有可能遭到讹诈,还是不扶的好!你怎样说服妈妈,关心受困的老人?(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