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B.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无马邪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本在冀州之南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A.便要还家。 B.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苛政猛于虎。
4.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请谈谈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别离情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2分)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
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排比)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
处于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容易与父母闹别扭。如果你的同学因为父母的批评正心情不悦,下列内容最适合用来对他(她)进行劝说的一项是( )
A.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B.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C.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D.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最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
B.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C.《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上救出了一个土著黑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取名为“星期五”。
D.《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分别是施耐庵、吴承恩、乔纳森·斯威夫特、丹尼尔·笛福。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市社会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结合语境,下列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B.文学艺术家应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创作的作品应该接地气。
C.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