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8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8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 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 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B 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C 第③段加点词“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为了说明物候来临的每个因素,作者都举有实例,使文章说服力强,容易让人明白。

2. 决定了物候现象的来临因素有:              、              、               和

               。(2分)

3.第 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分)B 2.(2分)纬度(或“维度的差异”)、经度(或“经度的差异”)、高下(或“高下的差异”)、古今(或“古今的差异”)。 3.(3分) 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要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要迟若干天,从而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能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B选项中“这种现象是由高下的差异导致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里依次概括出“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 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世人盛爱牡丹/山寺桃花始盛开       B 香远益清/开卷有益

C 亭亭净植/东西植松柏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本文以花喻人,用菊花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情。

D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首先,确定好研究的主题,然后计划你所需查阅资料的地方,或图书馆、或实地调查、或采访、或上网查阅收集。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首先要查“书 目索引”,然后查找相对的书目和资料。查阅图书资料,重要的内容要做摘录、做札记、还可复印。实地考察,不仅要做好文字记录,还可拍摄实景记录,调查采访,最后分类整理调查资料。网上查阅,首先要确定好查阅的主题,再利用常用的“百度”“搜狐”搜索引擎搜集,打开相关的网站或网页查阅。网络资料 往往是宝藏与垃圾共存,搜索时要注意鉴别和判断资料的真伪。最后,筛选信息,汇总编辑成册,与同学们共享。                           

1.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几种?(2分)

2.搜集资料有哪四个步骤?(2分)

 

查看答案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位清洁工的背影。(3分)

路灯   清扫   蹒跚   烈日   暮霭   挥汗如雨    落叶满地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B.事件发生后,校长就跟老师研究,决定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一次教育。(修改:句子表达不明确,把“教育”改为“教训”)

C.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不 仅”“而且”后面的内容调换)

D.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删去“切忌”或“不要”)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题1分,共4分)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 (              )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体都震悚起来。                   (          )

(3)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zhù zú 欣赏飞瀑流泉。        (          )

(4)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 

  文数字,人们岂能wú dòng yú zhōng。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