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3分)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3分)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①以及龟、鹤等兽像。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志的牌楼应属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选文有删改)

①[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1.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③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不超过20字),再           

           (不超过15字),最后                      (不超过15字),可见该段的结构方式为                。(4分)

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的加点词“往往”意指大多数情况或一般情况,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B.第②段以太和殿为例是为了说明太和殿在故宫是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

C.从第③、④段可看出小品建筑与大建筑的界限不明确,在建筑群中不是主要部分。

D.全文既说明了小品建筑几种特殊的形态,也简要介绍了小品建筑的特定文化内涵

4.阅读下面介绍“太和殿”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太和殿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4分)

【链接材料】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节选自《故宫博物院》)

 

1.(2分)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若答“说明‘小品’与‘小品建筑’有共同特点”,给1 分) 2.(4分)建筑群体中有各种相对独立的小品建筑;举例说明小品建筑与建筑群的配合;小结小品建筑的重要作用。 总-分-总(每空1分,意对即可) 3.(3分)B 4.(4分)“香炉和铜龟、铜鹤”属于小品建筑。它是太和殿中的几个独立的、但又与整个建筑群相配的小建筑。它起到装点太和殿的作用。(“香炉和铜龟、铜鹤”1 分,“独立”1 分,“相配”1分,“装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引起说明对象,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例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要言之有序,说明顺序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此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的把握能力,学生答题时,一般这样表述:本文用了……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中应是“以太和殿为例是为了说明建筑的群体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材料和文本内容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12分)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根据第①、②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什么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分)

2.第③段为什么要提到《西游记》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情节?(3分)

3.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顺序?(4分)

4.第④段中画线的数字能使你对科学研究产生怎样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满分5 manfen5.com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  ②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诫,劝人注意。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略无处( )           (2)虽乘御风(

(3)至峡口百       (4)泠泠不

2.与“以临惧相戒”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B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 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而旗尾略不沾湿,此夸能

3.翻译、断句。(4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2分

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4.[甲][乙]两文结尾都有引用,请分别简析引用的表达作用。(4分)

[甲]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乙]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融于一体。(2分)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查看答案

初三(2)班举行了一次以“做家务是否影响学习”为题的辩论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3分)

学生甲:我以为学生要做家务事,一是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是可以使我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三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些家务事,也是一种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学习。

学生乙:我认为不应该做家务事,因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做家务会分散精力,加重负担,影响学习。

(1)甲、乙两人意见的焦点是                             。(不超过8个字,1分))

(2)你的意见是                                        。(2分)

 

查看答案

名著有约。(3分)

  示例:小明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小朋友的慰问,打算赠送一本《鲁滨孙漂流记》并在扉页写下赠言:笛福笔下的鲁滨孙,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度难关!

你想赠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你的同桌,请你仿照上面的示例,也在扉页写下赠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