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边一首诗。(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

阅读下边一首诗。(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2.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4分)

 

1.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答“壮志难酬”也行);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答到“孤独寂寞”即可”)(2分,每点1分) 2.①寓情于景(答借景抒情也对):诗人借“草深” “鸣蛙”两个意象传达出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仅仅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得1分) ②“草深”二字以景写“幽”,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③“鸣蛙”二字,以声衬“幽”。(答“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皆可) ④“草深” 、 “鸣蛙”两词都暗点题目“幽居初夏”的“幽”字和“夏”字。 ⑤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答到“生机”给1分,答到“过渡到下句”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陆游为南宋爱国诗人,他很多诗都表达忠心报国的志向。根据本诗最后一句中“叹息”和“老来”两词不难理解诗人壮志不酬的惆怅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赏析诗句,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8分)

为进一步调动同学们读名著《水浒传》以及学习专题的兴趣,某老师搞了几个活动,请参与。

1.趣味比拼(读对联,在空格内填上梁山好汉名)。(2分)

例: 花荣                 百步穿杨比李广       一绳悬柳陪宋江

       (填人名) 提斧杀人存孝义       砍旗扯诏为弟兄 

       (填人名) 青龙偃月可扫佞臣鼠将  忠肝义胆不辱圣祖威名  

2.各抒己见。(4分)

《水浒传》中的杨志可谓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深得梁世杰的欣赏,偏偏丢失了生辰纲,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1:酷热的天气对杨志等人极为不利,杨志等人少了天时。

同学2:松树林便于士兵休息,又比较隐蔽,容易给人造成视觉障碍,方便了后来吴用跑进松树林下蒙汗药。吴用等人多了地利。

同学3:……

同学4:……

你能帮助同学3、同学4发表观点吗?

同学3:                                                                             

同学4:                                                                              

3.专题探究。(2分)

燕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含义很多,葛天民的 《迎燕》 一诗让我们了解了它不嫌贫爱富的品格以及它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可是在杜甫“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燕子又成了趋炎附势的小人。请你根据示例,写出下面燕子的含义或者探究出它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示例:鸟啼芳树丫,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含义:象征美好的春光。    情感:传达惜春之情。

1)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

2)旧时王谢堂前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探究发现:(1                                      2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l分,添、错、漏字不得分,共9分

⑴转觉鸬鹚毛色下,                                   (白居易《池鹤》)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6)爱惜芳心莫轻吐,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⑺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秋风乍起,你的绿意,不知不觉àn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中chuí挂着。等到幼芽zhàn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一叶坠地,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ànɡ然生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本文抓住石榴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同时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质、充满活力的精神等。

B.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写的《变色龙》是一篇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统治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已经成为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的代名词。

C.《口技》选自清代人林嗣环编辑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构思和高超技艺。

D《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文章结构是总--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     B ①④③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