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刘熙武《小议读书》。 (10分) 小议读书 刘熙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阅读刘熙武小议读书》。 (10分)

小议读书

刘熙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4分)

2.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4分)

(1)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2分);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2分)。 2.(1)不能。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1分),体现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1分)。(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2)读书要读经典(1分);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1分,答出前一分句也可得分)。 3.比喻论证法(1分)。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了解“论点”的概念和。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但本文标题没有表达作者的观点,只是提出与作者议论的论题“读书”,“小议”是写作的表达的方式。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一题,阅读所示三段文字,分析其内容之间的联系,从人的认识规律及文字内容上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方面来说明不能颠倒的理由。第二题,从第三第四段中摘引有关句子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人的大脑好比电脑”显然是比喻论证,将人的大脑比喻成电脑,其说明的问题即段首中心句的内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一文。 (12分)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 ,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选自《时文精粹》)

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3分)

①以化妆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生命的化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  (3分)

 

 

 

 

 

 

 

 

 

的过程。

 

 

 

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会“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3分)

4.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的,竟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      )  (1分 )

A、化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以改变体质,进而改变气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1)从统计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分)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3分)

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1分);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2分)

 

查看答案

按课文原文填空。(9分,每空1分)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2)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4)唐代白居易的诗歌《池鹤》中,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二句诗是:“                                                  。”

(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的诗句是                         ,                             。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