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文学家吴均为富春江的秀美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文学家吴均为富春江的秀美所折服,发出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感慨。

B.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广州恒大足球队的实力有所削减

C.新年晚会在豪情壮志的《木兰辞》中拉开帷幕,小演员们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再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D.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在任何一块主权领土上驻兵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无可争议的驻兵权这是无可置疑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折服”是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的意思。B中“削减”是从原定的数目中减去的意思。在句中,不可用“削减”来形容广州恒大足球队的实力,应改为“削弱”较为合适。C中“抑扬顿挫” 指语气和声音高低起伏伴随停顿转折。D中“无可置疑”是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ACD词语都运用正确,只有B的运用不恰当。所以答案为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绯红   博识    正襟危坐    长嘘短叹

B.企盼  经纶     盛气凌人     不可名状

C.真缔 喝彩     诚惶诚恐     花团锦簇

D.苍茫  奥秘     翻来复去     冥思遐想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shuò)首(jī)    期期艾(ài)

B.(màn) 死(pián) 鞺鞳鞳(táng)

C.(kù)   匿名(nì)  飞戾天(yuān)

D.黑(yǒu) 裂(jūn) 首低眉(hàn)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而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因为我们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

请以“懂得分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8分)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吴中士人家藏               (2)改为“满”          

(3)凡如是十                   (4)定为“绿”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3.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2分)

(1)便还家   要:                   (2)渔人甚之    异: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处处之             寻向所               B 屋舍俨然        自乐

C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无丝竹乱耳           D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