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第十一位》。(11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

阅读文段《第十一位》。(11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的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乡里也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正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既教他们读书又教他们唱歌跳舞的女老师。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书到了,孩子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去送这位他们喜爱的代课教师。那天,就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突然她听到背后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越来越大,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啊!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那哪里是念诗,那分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再也走不动了,她跑向山坡和孩子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于是她成了第十一位 教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而她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男教师对我说:咳,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子里,可惜上面连照片也没有。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我们这所学校,已经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我和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还告诉我: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问他:是什么?他当时没有立即告诉我。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村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啊,孩子们每天早读都在怀念他们的老师!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4.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2分):

5.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3分)

 

1.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2.“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 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3.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4.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5.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阅读前文内容,即可了解“心寒”的原因,从衬托本文主人翁的思想品质这方面来概括“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阅读前后内容,从情节中即可找到“无法预料”的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注意改句式后中,否定词的变化,原意不能改变。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情节直接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1)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1)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2.(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1分)

4.何尝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1分)

5.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1分)

6.(2)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1分)

7.从(1)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横柯上蔽____     ____(2)窥谷忘反____    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文中急湍甚箭,勐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人。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查看答案

为了充分表达你对母亲的深情,请你至少设计两项活动,在母亲节那天同母亲互相交流。(2分)            

 

查看答案

在活动中,林小梅同学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和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2分)

母亲得知我生病了,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的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淋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