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1分) 乳 名 陈奕纯 ①多 少年了,儿行千里。 ②雪...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1分)

乳  名

陈奕纯

①多 少年了,儿行千里。

②雪下了一夜,很大很大。打开玻璃窗,一股透明的雪花的寒气逼人肺腑。是的,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不由让人想起中国北方的漫漫冬夜里母亲的唠叨,总也扯不完的许多唠叨。母亲说:“三儿呵,别看你现在小,不知道有家有妈的好,等你长大了离开了家和妈,你就知道家和妈的好了,因为家里有妈,你在妈心上……”我在家排行老三,“三儿”是乳名,大人们一叫那乳名,我心里总是甜甜的。

③“三儿!”是母亲隐约在叫。多少年了,数不尽的坎坷、困苦、迷茫、疼痛,数不尽的诽谤、打击、失败、委屈,全都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都咆哮着汹涌着爆发了!

④一刹那,天地一白,满脸是泪。

⑤一朵雪花落在另一朵雪花之上,就堆积成了时间;一个我踩在另一个我之上,也堆积成了时间。周遭再无一人,我把玻璃窗轻轻关上,泡上一杯茶,接下来的事情我想这样:把我交给那袅袅的茶雾。果然,时间打开了,茶雾深深浅浅弥漫,我的眼眉湿漉漉一片,我听见了巨大的静寂里自己的心跳,听见了自己天籁般的呼吸,听见了小时候山路上的放学奔跑声,听见了父亲进山砍柴、母亲喊我们吃饭的声音……雾散,香也散,一丝一缕地往肺腑里钻。都说“品茗思乡”,故乡的气味,一如这深深浅浅的茶香。可是此刻,我能不能循了茶香寻找故乡呢?这一缕香,唤醒了多少人梦中的乡愁、打湿了多少声回家的乳名啊!

⑥乡愁是一朵乳白色的雪花。记得十八岁那年秋初,我考上了武汉大学,即将乘船北上,父亲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珠江畔送我。我黑瘦无比,单薄得一阵风就可以把我刮跑似的。母亲让我把《毛主席语录》带上,因为这本书上有她亲笔写的“三儿”两个字,我不解,母亲再三坚持要我带上它,说三儿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书在,也好有个念想。  

⑦果如母亲所料,我上完武汉大学,又在北京大学读研,然后辗转了三五个城市,直至定居花城,故乡也就成了一个空荡荡的地名,偶尔回去,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我想找到故乡在哪里,但是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失望极了。即使我在一张偌大的中国地图上能找到它的方位,但是能找到我们村前的那条山路吗?能找到我们村后山坡上的牛驴的气味吗?能找到三两个池塘、形状不规则的小学操场、简易的合作社卫生所吗?我知道现在取代那里的,是成片成片的商品楼、农贸市场。可是毕竟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乡音还是那个乡音,根还是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这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更加令我倍感亲切的,是乡里乡亲喊我的乳名“三儿”。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如何高贵,不管你今天多么多么富有,他们叫起来那么脱口而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⑧记得,我把那本破旧的《毛主席语录》拿给儿子看,儿子连连摇头,说他不喜欢看那些老古董之类的书,说他看也看不懂。可是他把书翻来翻去,最后竟然只对“三儿”来了兴致,问我这两个字是怎么回事。当时,我脸一红,对儿子说“三儿”是我的乳名。他不懂乳名是什么名字,我说乳名也就是小名,他立马就懂了。儿子又一本正经地问:“爸爸,我怎么没有乳名呢?”我犹豫着说:“乳名太土,不好听,只有农村的孩子才有。你是城里出生的,你现在的名字也可以当你的乳名。”儿子反驳道:“爸爸骗人!爸爸骗人!‘三儿’怎么那么好听?你也要给我起乳名!”我无奈,只好拿“狗狗”“黄黄”之类的名字糊弄儿子。

⑨大雪在下,我的心,也在下着另一场大雪。想想看,我小时候是乳名漫天飞,而如今呢,孩子们的乳名大都被“宝宝”“宝贝”“小宝”“妞妞”之类的名字同化了,说严重一点,现在的孩子一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乳名,也许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察觉,早就已经晚了。当我再端详正在睡梦中的儿子时,我满脑子想到的是“我的宝贝儿子没有乳名了”,可是,儿子早过了起乳名的黄金时段,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⑩这样的天气,我想起北上二姐家的母亲,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想起我们陪着母亲一起漂泊的故乡,我的寒冷在加倍。是的,我们的小时候正在远远离开我们,我们的乡愁正在漂泊到别处,唯一留给我们的,是乳名。

天下的雪花,一朵一朵,都是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多少年了,这乳名,却飞过千里万里,直抵一个男人的心窝子里。

1.本文写了与乳名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2.文中第②段写雪的目的是什么?(4分)

3.体会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4.你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5.文中作者对母亲声声呼唤的乳名感慨良深,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亲人的什么言行有独到的感悟。(6分)

 

1.“我”年少离家母亲以写有“我”乳名的《毛主席语录》相赠; 成年后,失意独处时,乳名唤起“我”的乡愁; 多年后回乡,家乡已人是物非,只有乡亲还能脱口喊出“我”的乳名; 儿子央“我”给他起乳名,“我”只能无奈应付。(以上四件事,写出其中任意两件即可)(4分) 2.作者将不紧不慢的雪比作母亲扯不完的唠叨,引出下文对乳名的记忆,与文末相呼应,暗示乡愁的主题。(4分) 3.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故乡的气味比作茶香,生动形象地写出思乡之深切。 也可答通感(从深深浅浅、唤醒了、打湿了可看出);也可答拟人(唤醒了);也可从词语运用角度去作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 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愈来愈淡,乡愁也就没有了寄托,只有乳名的声声呼唤能让乡愁有家可依,表达“我”对乳名、对家乡的依恋之情。(3分) 5.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6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乳名”这一主题线索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这里是引出下文对乳名的记忆,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紧扣“对家乡的依恋”来理解作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假想金箍棒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é)。《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l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gè),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yī)。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抗腐蚀性首屈一指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2.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来历,还从哪几方面对它加以说明?概括回答。(3分)

3.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故有名马(    )          ⑵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⑷鸣之而不能其意(     )

2.用课文原句填空 (4分)        

(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                        _____  _;

根本原因_                    _____________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3分)

千里马:_____                                                   

伯  乐:____                                                    

食马者:______                                                  

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4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填对十处即可)

⑴海内存知己,_________             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⑵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⑶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⑷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         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⑸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

⑹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⑺)《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水流的湍急,《与朱元思书》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到文天祥的“________ _?_______ _ _ 。”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所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的路程,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月。这其中有春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阳光,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第十一位》。(11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的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乡里也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正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既教他们读书又教他们唱歌跳舞的女老师。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书到了,孩子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去送这位他们喜爱的代课教师。那天,就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突然她听到背后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越来越大,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啊!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那哪里是念诗,那分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再也走不动了,她跑向山坡和孩子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于是她成了第十一位 教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而她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男教师对我说:咳,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子里,可惜上面连照片也没有。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我们这所学校,已经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我和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还告诉我: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问他:是什么?他当时没有立即告诉我。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村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啊,孩子们每天早读都在怀念他们的老师!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4.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2分):

5.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