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漫画题为《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漫画题为《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

寓意:

满分5 manfen5.com

 

 

答案示例:寓意: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幅漫画构思新颖,别具一格,具有震耳发聩的警示作用(意思对即可),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标题《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然后写出引申义,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考点: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方格内改正(2分)

  顾名思意  囊萤映雪  无可质疑  剑拔驽张  盛气凌人  通霄达旦  长嘘短叹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 (2分)

A侏儒 质问  诚惶诚恐  期期艾艾

B迁徙 凄惨 冥思暇想 藏污纳垢;

C愚钝 犀利 广袤无垠  鹤立鸡群

D酒肆   缤纷 黯然失色  抑扬顿挫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红(fěi  xùn 见(piē     责(jié

B画(     猎(shǒu    黑(yòu

C默(yōu   cǎn)  敬(cóng 罚(chéng

D笑(shěn jìn    )      睨(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真正的干读常常来自生活中的、生命中的一些细节:网络上看到一些这样的留言:

我又一次在香港问路,被问到那个女生不会普通话,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张纸,写了很多繁体字告诉我们怎么走,还画了路线图。大家无声地在纸上对话,香港街头人走路的节奏难以形容,居然有陌生人愿意花这么长时间为你停留。

一次很晚独自打车回家,司机的广播在放鬼故事。我说:“能不能不听这个,我等会下车还要走一截。”司机马上转了台,说:“别怕,这都是假的。”然后我下车时,他把车转过来,开大灯照着我回家的路,直到我转弯看不到我才掉头开走。当时特感动,几次回头表示感谢。

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在车要开的时候突然发神经开始向车窗外挥手告别,原以为没人会理我呢!没想到被一个路段检修工大叔看见了,也微笑的向我挥手致意。那时候还小,但是直到现在都记得那大叔一口洁白的牙齿!

有时即使是不起眼的细节也能轻轻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请以“细节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一位探险家在森里中看到一位老农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您好,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到:“有一次我正在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您现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吧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有书赶紧读》,回答后面问题。(10分)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1曾偶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2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论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4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在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5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里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6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到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7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选文有删改)

1.2分)阿根廷出版社与河南固始县为了让读者赶紧读书,采用了什么不同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3分)作者认为“不能等”文集出版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3.2分)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道理?

4.3分)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字数不超过100字)

『链接材料』(1)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有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izji的阅读量太少,“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不读书的最主要原因。2013年,与37.1%的人不读书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

2)德国人读书非常“随意”。在地铁列车里,在公园草坪上,甚至在医院的候诊室内,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都很常见。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书已经融入到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德国老百姓而言,读书简直就像喝啤酒一样平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