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得很慢的土豆汤(12分)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2分)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3分)
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要求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一课 (10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 文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 “哽住了”(2分)
4. 如果结尾处改为“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
综合性学习。(7分)
近日,学校开展“舌尖上的水磨年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一下任务。
【材料一】宁波习俗过年要谢年祭祖,年糕是祭祀供品之一。所以,做年糕是家家户户忙年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年糕做成以后,主人从第一笼米粉中,先摘三团,置于高处,或放在长凳上,点上香烛,此谓祭天地,又称“新年新势头,头蒸供菩萨”。随后主人又从第二笼的米粉中摘三团,放入自家的祠堂或祖宗像前,此谓尊祖宗。第三笼米粉出笼后,所有米粉做成年糕团,由主妇挨家挨户分送,寓意四平八稳、邻里和睦。
【材料二】宁波水磨年糕的味道历来为人所赞颂。1995年版的《宁波市志》就有记载:“宁波年糕柔滑细腻,久浸不糊,昔以梁湖米年糕、水底清年糕著称,今以慈城年糕较佳。”从台湾回慈城镇探亲的孔先生吃了他妹妹的炒年糕后,大加赞赏:“好吃,好吃!爽滑不黏,柔韧适口。”近几年,浙江宁波慈城镇多次获得“中国年糕之乡”称号。
【材料三】前几年,有人将慈城年糕遥寄天津的冯骥才时,这位宁波游子欣然写下:“家乡年糕,糕香情浓,令我感动与心醉。”2012年5月中旬,宁波水磨年糕被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搬上荧屏,宁波观众的心弦都被触动了。人们忆起“小时候家里做年糕的情景,好怀念”。许多观众甚至“看的时候泪流满面”。宁波水磨年糕搬上荧屏,精准地击中了很多人心底潜藏的那份乡愁。
1.校报要为“宁波水磨年糕”出一个专辑,根据示例给【材料三】设计小标题。(2分)
【材料一】乡风浓郁 【材料二】乡味醇美 【材料三】
2.请你再列举一种能体现宁波特色的美食,并简单概括特点。(3分)
3.读【材料二】划线内容,请向家乡人民发一条微博表示祝贺。(2分)
阅读名著《童年》选段,完成后边题目。(5分)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要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听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
“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1)《童年》作者是 ,文中的“我”的名字叫 。(2分)
(2)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请再举一个能表现外祖母这种生活态度的事例
古诗文默写(7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
(3)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中国书法yuán( )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guī( ) 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对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jīn( ) 、净化人的灵魂、启dí( )人的智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