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酝酿(niàng) 枯涸(...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niàng) 枯(hé)    应(hé)    那(chà) 

B(zhì)   感(gǎi)   水(zǎo)   峙(sǒng)

C 息(qī)     落(zhaó)  曲(quǎn)  样(mó)

D(mèi)    廓(liáo)  威(shè)   黄(yùn)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各”的“各”应该读hè,B中“感慨”的“慨”应该读kǎi,C中“着落”的“着”应该读zhuò,“蜷曲”中“蜷”读quán,“模样”中“模”读mú。只有D项是正确的。对于常见的字词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查看答案

这首诗中,作者用________来比喻梨花。(1分)看着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1分)(请用原诗回答)。

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愚人食盐(8分)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 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但见儿食盐不食菜(         )

(2)愚人食盐不(         )

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伤仲永(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仲永通悟/大兄何见事晚乎        B钱币乞之/蒙辞军中多务

   C 又七年,还扬州/以为大有所益  D 于舅家之/但当涉猎,往事耳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乙】文中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吕蒙对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而方仲永天资聪明却因其父的“不使学”以致“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叙述以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段,按照时间的顺序结为一体。详写第一个片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显的情景,明确指出方仲永的前途无量。  

B 两篇文章对人物方仲永、吕蒙的描写,都采取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C【乙】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乙】文孙权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又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真可谓之善劝。

 

查看答案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12分)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2分)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3分)

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要求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