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共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沉焉    并: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木柿 如再啮   B.岂能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用者

C一老河兵闻 当求于上流 D.山门圮河    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分)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分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 2.B 3.① (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②(2分) 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4.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二石兽并沉焉”中“并”是一起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物理”是一个古今异义,这里是指事物的道理,今义是指一门学科的简称。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4个虚词“是、为、之、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中“是”一个是这的意思,一个是这样的意思。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中“为”两个都是被的意思。C中“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中“之”一个是代词,指代这件事,一个是也为代词,但“它”指的是上文中的石头。D中“山门圮于河”“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于”一个是在的意思,一个是比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已、遂、溯、然则、者”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特别是“然则”是固定的文言意思,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① (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②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对于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我们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因此,此题可以得到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启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首小诗,回答问题:(4分)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1.这首小诗出自《      》,作者是___________。(2分)

2.请写出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2分)

满分5 manfen5.com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分)

 

查看答案

幽默一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前题必做,两题选做一题。(8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二章》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                                           。”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③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⑤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A、⑤③①④②       B、⑤①③④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