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1分)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共11分)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 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

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

 

1.“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度”比较平淡,且不能融入作者的感情。(2分) 2.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3.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3分) 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2分) 5.《散步》反映了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答对一点即可得分)。感悟略(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这样的题型,我们首先要回答能还是不能,然后再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深层含义,也可以补充解释一下括号内的词语意思,将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对比,从面挖掘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所以“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度”比较平淡,且不能融入作者的感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出现在文章的第二段,那么联系上下文可知,现在母亲老了,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类题型要分析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表达了某人的某种精神。因此,出现的词语是有一个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在里面,因此不能调换顺序。本题是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句其实就是反映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反映出现在的一种精神,也就是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这样来理【解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类反映什么思想感情,来谈自己的感悟的题型,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旨着手,再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这篇短文反映的就是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因此,我们可以就尊老爱幼的传统,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只要不偏离主题,有理有据,思想积极健康都是可行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共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沉焉    并: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木柿 如再啮   B.岂能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用者

C一老河兵闻 当求于上流 D.山门圮河    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分)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分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查看答案

读下列首小诗,回答问题:(4分)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1.这首小诗出自《      》,作者是___________。(2分)

2.请写出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2分)

满分5 manfen5.com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分)

 

查看答案

幽默一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前题必做,两题选做一题。(8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二章》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                                           。”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