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6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6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叙写的重点事件是什么?作者反复写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5分)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分)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2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母亲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性格虽然显得懦弱,但不失其伟大的母爱。

B.第一段通过插叙交代母亲很爱花,说明她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生活中的爱好。

C.第二段加点词的“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D.文题中的“秋天”既是写景叙事记人的背景,又暗示“我”暗淡的心情、坎坷不幸的命运。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4分)

 

1.(4分)母亲一再央求“我”去北海公园看花最终未能如愿,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看花。(2分,分两个阶段概括。笼统回答“看花”给1分)①“看花”既是全文中心事件,也是文章的线索。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2.(5分)A.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3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B.体现了“我”非常悔恨、难过的心理,后悔没有体谅到母亲的难处,没有答应母亲的请求。(2分,意对即可,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3分)A 4.(4分)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秋风中菊花正开得烂漫,象征着在人生的坎坷磨难中也要“好好儿活”。(2分)作者对菊花傲霜怒放的描写表明“我”不仅懂了母亲的话,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面对生活了。(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观菊花”这一主题线索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如:“悄悄地” 表达了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A中“母亲性格懦弱”说法不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以“作者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为最佳角度。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日中          ② 已去       ③ 下车       ④友人惭     

2.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俄雪骤     B.学时习之    C.不义富且贵     D.切问近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分)                               

(2)元方入门不顾。(1分)                                         

4.友人的言行遭到元方批评,由此可知,做人要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小诗是《繁星·一三六》,仔细品读,用正楷体将最能体现生活哲理的两行抄录在答卷上。(2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刚一颁布,同学们就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请你告诉他们今年获奖的是加拿大的哪位女作家?她擅长的文学体裁是什么?(2分)

    获奖者:                     擅长的文体:                   

 

查看答案

下面四句话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每天都朝着目标努力一点点并持之以恒,或许在七八年后或十多年后,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强大。

B.排污工人在深井里中毒,救援战士没有汇报请示,而是自作主张,果断采取措施,为抢救工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C.阅读时没有必要处处死抠含义,暂时不懂的可以跳过去,在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读书非常愉快。

D.爱美的女孩想要在街头走俏,绚丽的印花装绝对是好的选择,无论是数码印花,还是花朵印花,都能让你花枝招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