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月亮出来了。”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情节的发展与“我们”心理的变化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4分)

情节的发展

心理的变化

“我们”发现满天的繁星

a

月亮出来,星星少了

b

c

深深可怜星星

d

想要帮助星星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3.文章开头写大人们“烦”、对我们“呵斥”有什么作用?试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4. 贾平凹在《月迹》中用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却在本文用月亮比喻威严的大人。请你试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80—100字,5分)

 

1.a快活起来 b大吃了一惊 慌张 c 明白了月亮是天空的大人 d 发现星星藏在水里 (意对即可,每空1分) 2.运用拟人(1分)和排比(1分)的修辞手法,把星星写得可爱、生动(1分),写出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1分)。(意对即可) 3.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大人们呵斥,我们才出来在门前树下纳凉,发现星星;②写大人们与我们的关系为下面写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作铺垫;③流露出对大人们的不满,奠定了全文一丝丝清谈的忧愁的格调,暗示了文章的大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主题:对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不满;对孩子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同情;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答出以上任何一层意思即可得2分,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得2分,语言自然流畅得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在内容上暗示了文章的大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凡尔赛宫(节选)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约有222年的历史。     a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b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选文是围绕凡尔赛宫的什么特点来展开说明的?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凡尔赛宫的这一持点的?(4分)

2.选文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a                                                                                

b                                                                                

3.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A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B 正宫前面是宫殿园林中的大花园。花园东西宽约200m,南北长约1000m。中心有一对大水池。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坪下降约5m,是一处桔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有绣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向西一条宽大的人工河,在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十字相交,如同十字架。河边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木郁郁葱葱。

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相同,但语言风格迥异。B段文字用平实的语言,准确说明了大花园的布局特点。A段文字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4.结合选文内容,续写下面这段话,使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结构匀称。(3分)

我去过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条,淡淡远山,我就觉得西湖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南国少女;我到过长城,登上长城之巅,看到长城雄踞于崇山峻岭之上,我觉得长城是一个刚毅朴实的北方汉子;我来到凡尔赛宫,                                                       

 

 

查看答案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可爱者甚  蕃: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亵:            

(3)数友  偕:                (4)余以为妙: 绝: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

例:水陆草木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菊

C 飘摇                        D 放山下

3.翻译句子。(6分)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3)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用原文填空,2分)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归园田居

一(节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指笼中之鸟。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渊,深潭。

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3分)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除了指“辛勤的劳动期盼好的收成”外,还包含着什么深层含义?请联系《归园田居》第一首中的具体句子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9分)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本报讯(记者 王鑫)由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联合市曲艺研究所组织的杨明坤版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的录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目前已经录制完成了60多期,接近尾声。昨日上午,王澄正式成为了本次录制的总顾问。

在1985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余又春版的《皮五辣子》,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当年参与整理工作的,是扬州四位文化工作者王澄、汪复昌、陈午楼、李真。可惜的是,如今除了王澄,其余三位都已离世。昨日,剧目创作室正式聘请王澄为杨明坤版《皮五辣子》摄影、录制、整理、出版工作的总顾问,他将在各方面对杨版《皮五辣子》进行指导。 

   2.走进名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右边的插图所画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概括这个故事的名称:                        

试根据该故事的情节,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3.学校将举行“演名著人物”比赛,七年级六班的王恺同学很有表演天赋,全班同学都推荐他参加,可他却以要全身心的搞好学习为由拒绝了。请你为该班的班长设计几句话来劝劝他。(3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破禅院》)

(2) 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4)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 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6)                      ,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 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8)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岳阳楼》)

(9) 刘老不仅医术好,而且医德高,所以无需做广告,十里八乡的人都慕名而来请他看病,正所谓“                                          ”。(用虞世南《蝉》中的句子填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