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鸣蝉”、“蛙声”、“稻花香”中知道这是夏天的景象。 2.流露了作者急切寻找避雨之处,忽然发现熟悉的小茅屋时的惊喜之情。 3.例:通过嗅觉和听觉来两个角度描写农村夏夜特有的美景,表达作者闲适的心情。 或: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这首词的句子中透露出这首词所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如“鸣蝉”“蛙声”“稻花”这都是夏季所特有的风光;“明月”“半夜”表达的是夏季的夜晚,因此本词写的是: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忽见”的意思是忽然出现,联系上文的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作者急于避雨却找不到地方,正着急时看到了旧时的茅店,欣喜之情不言自知呀。联系上下文考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通过“香”“听”可以确定赏析的角度:嗅觉、听觉的描写角度。然后联系全诗的主旨,写出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 

1.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那个居民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不超过50个字)

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以“袁隆平的梦”为主题的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会前,同学们搜集了两则材料,请阅读后答题。

材料一: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验收超级稻大面积亩产的初步结果发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创造了杂交稻世界新纪录。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是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已在2000年实现;第二期亩产800公斤,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目前,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攻关的900公斤是第三期目标。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8块试验田(共1079亩)试种,百亩试验田收割验收结果表明,亩产达到9266公斤。

袁隆平并不满足于此,他为自己提出了第四期超级稻计划:到2020年实现超级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000公斤。“1000公斤是奋斗目标,从理论上讲超级稻的产量远不止于此。”

材料二: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阅读材料一,请你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这则科技新闻。

②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围绕“袁隆平的成功给大家的启示”,为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

 

查看答案

走近文学名著

多半天下来他赚了两个苹果、一只风筝、一把铜门手把手,十二颗石头弹子、六个鞭炮、一个小铁兵、一个刀把……汤姆简直就快成了一个富足的小老板了。直到全部围墙都刷了三遍,所有的石灰浆都用得一干二净,小朋友们再也不能刷下去了,汤姆这才不得不停下他的生意。(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⑵选文出自小说的哪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从这一情节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情节:                                                                 

汤姆是一个                                                         的人。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②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⑤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⑥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④⑥③②①   C.③②①⑤④⑥   D.③①②④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D.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A.经过慎重思考,使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B.努力学习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周杰伦的一曲《千里之外》,声情并茂,让人流连忘返,触目伤怀。

D.我校开展了“讲诚信”系列教育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