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为政》)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孙权劝学

初,权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拜蒙母,结友而别。

1.把选文中第②则的内容填写完整。(2分)

2.解释文中画线的字。(4分)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择善者而从之    ②乐亦在中矣

③结友      ④温故知新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1.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2.堪:忍受 笃:坚守 忠诚 谓:告诉 对……说 遂:于是,就 3.C 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5.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观点1分,理由1个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比如“谓”这个词,在这里是“对……说”。 3.3】 试题分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而”“其”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①②指代内容不同;③④都为承接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愠”“辞”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赏析(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本诗尾联中流露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写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生日卡片     席幕容

刚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以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若她生气

很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一天,为了找一份旧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相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记,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惜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是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他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1.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2分)

2.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2分)

3.“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中的“证据”具体指哪些?(2分)

4.本文的语言朴素而生动,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⑴ 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湿润的光泽。

⑵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查看答案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已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2分)

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4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时间

阅读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传统报刊阅读率

584℅

501℅

469℅

456℅

413℅

数字媒介阅读率

91℅

245℅

247℅

328℅

386℅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诗,回答问题。(4分)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________。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4分)

(2)请简要赏析这首小诗的成功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