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憩息(qì) 蹇劣(jiǎn) 剽...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息(qì)   劣(jiǎn)  悍(biāo)寂(cén)

B.跳(liáng) 听(líng) 侈(shē) 妙(jùn)

C.德(xīn)  惊(jué)  案(dú)  伏(zhé)

D.分(miǎn)怒不可(è)然自得(yí) 远(dùn)

 

D 【解析】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所给答案是D选项,但是B C选项也没有错误。A、剽悍(piāo) 故应改为,注意有误的一项,答案为: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物件:勤劳的蜜蜂、团结的飞鹤、淡雅的幽兰……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含着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能引起你的联想、触动你的情思。请你结合平时对周围事物观察,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自拟题目,运用不少于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13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语境,理解第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分)

3.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举例谈谈你的感受。(3分)

 

查看答案

(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释下列划线词(4×1分)

有仙则(     )   无案牍之形(     )

产业 (      ) 欢守志固(       )

2.翻译(2×2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3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3分)

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3分)

 

查看答案

(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不蔓不      枝:长枝节

B 亭亭净      植:种植

C 自古人知兰  贵:尊贵

D 平居与萧艾不  殊:相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3.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4.【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查看答案

(11分)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象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叫嚣:________________  引吭:________________   局促:_______

2.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___________之气,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 的写法,展示白鹅的与众不同的特点。(4分)

3.第2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与鸭子和狗相比,白鹅的叫声有什么特点?结合选文进行简单分析。(2分)

4.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京剧里的角色行当,除了净角,你还知道哪些?(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