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改革,那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也必将牵动亿万学子、老师、和家长的敏感神经。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22日起至10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由于改革内容丰富力度很大,立刻引起各界关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下面是“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各科分值变化一览表”,请仔细阅读并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此改革方案的主要信息。(3分)

各科分值/高考年份

语文

数学

英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总分

2013年

150

150

150

300

750

2016年

180

150

100

320

750

 

注:高考分文科、理科,文理科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考试外,还要分别参加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

主要信息:

2.10月21日,新浪网发起网络调查“你是否支持高考英语降低分值”。截至10月23日10时34分,共有34619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725%的网民对此表示支持,226%的网民表示不支持。这并非空穴来风,阅读下列材料,请概括出目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4分)

材料1】“英语学习应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也纷纷开展英语教学,并把双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当作办学的特色和法宝来吸引生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学英语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 各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学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且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低龄化发展。

材料2】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通过几个考试;绝大部分人到了国外不会用英语问路、购物,更别说看报和自由的写作表达。

材料3】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大学生们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

材料4】一生完全用中文写作的作家评职称也要考英语——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元旦刚过,著述等身的作家铁流就放下手头的创作,天天趴在电脑前备战职称英语考试。12年来,铁流屡战屡败。英语就像一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无情地把他挡在副高职称门外。

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界热议,初三32班班会课上也就此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也被邀参加,下面是主持人列举的网络上的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请你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

以前学校和家长都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无论到哪里,别人都问奥数成绩怎么样,英语成绩考多少,但是其实好多孩子很多字都不会写。现在语文都快成边缘学科了,我欢迎这样的改革。

                                                   ——初一学生家长张女士

语文倒是没必要那么重视,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平时说的看的都是汉语,语文水平就是靠平时的积累。英语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环境还不好好学,还要在学校里将英语弱化,这政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喊着“救救汉语”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  ——新浪网友

 

1.(3分)1、到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由2013年的150分增加到180分(或增加30分);2、文、理科综合由300分增至320分(或增加20分);3、英语学科分值将由150分降至100分(或降低50分)。(一点一分) 2.(4分)1、非正常的低龄化2、学习英语以应试为目的,不重视实际运用。3、所学非用,造成极大的浪费(消耗了国民太多的时间、精力)。4、在我国,英语已经里成了一个资格和门槛,挡住了许多人的学习深造的道路(严重阻碍、扭曲专业人才发展,破坏人才生态系统。)。。(一点一分) 3.(3分)示例:同学们: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英语不可偏废,唯有改变教育方式,消解功利目的,为应用而非应试学习,才能回归英语教育本义。(须言之有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表中的项目和数据,注意各学科总分的变化,从这方面概括信息要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教育误区”这一信息点,阅读材料,从中找到家长、学生、专家们的意见,判断哪些是认识的误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抓住其中关键的句子,梳理出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价,说明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4分)

我们习惯于用“周”“月”“年”作为光阴的尺码。时间刻度的粗化,意味着人生的恍惚、知觉的紊乱。其实既然生命乃自然赋予,光阴也一定源于自然进度,那么,一个人要想持有清晰、纯粹的时间印象,即必须回到大自然——到这位天时的缔造者和发布者那儿去领取。

我们要                                                             ;要凭林间蝉鸣、旷野萤火、“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记忆盛夏;我们的眼帘中,要有落木萧萧、鸿雁南飞,我们的眼帘中也要有                                      ……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改正。(4分)

当我们大声朗读古典诗词时,殊不知,①将那些美丽的乡土和自然风物、那些曾把人类引入美好意境的物镜,早已荡然无存。现实空间里,我们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现场,找不到对应物,连遗址都没有……古诗词成了大自然的悼词和殇碑。

其实,何须祭奠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②连许多我们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那些星河灿烂、蛙声流萤,那些青山绿水、鱼戏虾翩,还有古老的祠堂、绕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皆一夜间蒸发了。从乡村到城市,③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深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④而这些悲剧出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盲目的不顾后果的“发展”和“建设”吧

⑴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将          删去。

⑵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          调到         之前。

⑶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成         

⑷第④处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句中的“他”是范进。这句话出自《范进中举》,其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代表作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B“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句中的“他”是韩麦尔先生。这句话出自德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句中的“圆规”是杨二嫂。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呐喊》中的名篇《故乡》。

D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句中的“我”是少年时代的作者。这句话出自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李白的诗歌,常如源泉奔涌,一泻千里

B外面没刮风,也没有人,这扇莫名其妙的就开了,我们当时都很诧异。

C本色当行的“舞蹈诗人”杨丽萍,在舞台上的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

D阳春三月,花卉园内芳草葱茸,百花斗艳,此时他只希望尽快到医院看望病危的母亲,步履匆匆,目不窥园,与这满园春色擦肩而过。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臃肿     羁绊     妥贴     惟余莽莽     与日具增

B 慷慨     燥热     恣睢     尽态极妍    文采藻饰

C 宛转     蓦然     诬蔑     离和悲欢     神色张惶

D 寒噤     粲然     缈茫     红装素裹     潜心惯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