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9分) 痛苦的妙处 崔福星 ①人为追求幸福而生,但必须伴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9分)

痛苦的妙处

崔福星

①人为追求幸福而生,但必须伴随痛苦而活。人躲不开痛苦,人的成长需要痛苦。

②人为何躲不开痛苦呢?

③我们素来有一极深误解,以为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者无痛苦。其实不然。第一因为他们亦有欲望。欲望无止境。欲望不能实现就痛苦。条件再好者亦有比上不足之问题,地位再高亦会有“中间感”。人是一级羡慕一级。故地位高者亦不满足。温饱线以下物质决定幸福,温饱线以上精神决定幸福。穷人与富人均痛苦,只不过痛苦原因有所不同。其实人的条件好到可以为所欲为时弊端亦很大。“皇上不长寿”现象生动地诠释了此点。因为没有外在约束时,人会被自身弱点所击败。第二因为痛苦是多样化的,有的痛苦穷人和富人都会遇到。如疾病、天灾人祸、感情伤害等等。

④人的成长为什么需要痛苦呢?

⑤痛苦能帮助人克服缺点。人均有诸多与生俱来的顽固性缺点和毛病,如自私、馋懒、骄狂、虚荣、好色等等。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故古人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控制不住嘴,但痛风能帮我们控制住。痛风管住我们的嘴后,就不得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要命病。故有“小病养人”之说,小病是大病的“保险丝”。

⑥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跌个跟头捡个明白”等等,说的都是人吃了亏才得到了教训,才有了经验,才明白了道理,才聪明起来。所以,痛苦是老师,它让我们思考问题,让我们了解事物,了解社会规则,了解人性。让我们逐渐学会话咋说、事咋办、人咋处等等。这样人在反复的实践锻炼中逐渐成熟。故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⑦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人生会遭遇各种痛苦,如贫穷、劳苦、羞辱、病痛、挫折等等。人是摊上啥受啥。痛苦会以强制性方式让我们学会忍受和适应,从而增强了韧性和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从而具有了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这是人立世之根。有担当之硬汉必须在社会大风大浪和人生痛苦与磨难中炼成。总生活在顺境中的人是温室花朵,一经暴风骤雨必被淘汰。

⑧痛苦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人具有很强的奴性,没有外在压力,在无忧无虑、优裕生活环境中的人通常难以自觉奋斗。只有经过痛苦的刺激人才能立志改变自己命运,以远离痛苦。所有理想、志向均孕育于痛苦之土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是此意。“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痛苦对人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痛苦是人生必修课。正因如此,才产生了“挫折教育”这一概念。

⑨在人一生中,任何人都存在痛苦,客观上人也需要痛苦之调教。痛苦有价值,痛苦是资源。只要我们认知正确,只要在我们身心承受力许可范围内,痛苦会帮助我们成功并快乐。但遭遇痛苦有早晚之别。窃以为早受痛苦早受益。因早受痛苦早立志,尽早改变命运。因生命之有限,迟来痛苦可能立志嫌晚,墙头上睡觉——— 翻不了身。所以理想人生是早痛苦早奋斗,苦而后甜。最是不幸甜而后苦。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3年第7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痛苦有价值,痛苦是资源”?(4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

4.对于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认为前面已经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可以删除,而则认为保留该句更好,双方僵持不下,请你帮陈述可以说服对方的理由。(4分)

5.下列材料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作论据?为什么? (4分)

材料】爱迪生为寻找电灯灯丝材料,他与助手对1600余种耐热材料进行试验, 都以失败告终,这一度令他十分沮丧,可他没有灰心,而是对失败深入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最终成功制造出能连续亮上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直到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丝灯,前者才被取代。

 

1.(3分)人躲不开痛苦,人的成长需要痛苦。 2.(4分)痛苦能帮助人克服缺点;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痛苦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3.(4分)不能,因为表示对条件的限制,意思是:并不是一切情况下,人都战胜不了自我,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情况下,人都无法战胜自我,太过绝对,与客观实际不符,加点部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4.(4分)这句是说总生活顺境中人缺少痛苦与磨难的忍受和适应,面对生活的挑战就会缺少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从而被淘汰,与前一个句子提到的有担当之硬汉必须在社会大风大浪和人生痛苦与磨难中炼成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段的分论点“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5. (4分)第6段,因为本段的分论点是: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材料中爱迪生在失败中深入思考,吸取经验,最后找到了理想的材料,这正好能证明第6段的观点。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在文首即提出了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句在文章结尾段,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抓住以上各段段首中心句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加点词是限止性词语,比较有无此词句意的差别,从表现说理的严密性方面说明其作用,说明不能删的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说明本句所说的道理,分析其与前文内容的关系,重点分析其是如何突出中心论点的,以此说明不能删的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抓住其中关键句子“而是对失败深入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比照各段段首中心语,找到相关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21分)

烧饼葛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⑥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脸。好嘛,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冼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

⑦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个饼,能跟做第一个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二十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八十二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了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二十三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说要带一百个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⑧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摘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13年第8期  作者:明前茶)

1. 联系全文看,小葛的烧饼为何如此受欢迎?(4分)

2.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3. 请品析第②段划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先把车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长队。

4.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葛是个怎样的人?(4分)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辛苦劳累,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炉烤制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小惠未(    )         (2)彼竭我(     )

(3)牺牲玉帛(    )         (4)又何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不亦君子乎?(《论语》)

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一个子:“               。”

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⑹《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暗示丈夫亡故,自己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想要诉说,眼泪早已扑簌而下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改革,那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也必将牵动亿万学子、老师、和家长的敏感神经。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22日起至10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由于改革内容丰富力度很大,立刻引起各界关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下面是“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各科分值变化一览表”,请仔细阅读并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此改革方案的主要信息。(3分)

各科分值/高考年份

语文

数学

英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总分

2013年

150

150

150

300

750

2016年

180

150

100

320

750

 

注:高考分文科、理科,文理科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考试外,还要分别参加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

主要信息:

2.10月21日,新浪网发起网络调查“你是否支持高考英语降低分值”。截至10月23日10时34分,共有34619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725%的网民对此表示支持,226%的网民表示不支持。这并非空穴来风,阅读下列材料,请概括出目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4分)

材料1】“英语学习应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也纷纷开展英语教学,并把双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当作办学的特色和法宝来吸引生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学英语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 各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学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且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低龄化发展。

材料2】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通过几个考试;绝大部分人到了国外不会用英语问路、购物,更别说看报和自由的写作表达。

材料3】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大学生们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

材料4】一生完全用中文写作的作家评职称也要考英语——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元旦刚过,著述等身的作家铁流就放下手头的创作,天天趴在电脑前备战职称英语考试。12年来,铁流屡战屡败。英语就像一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无情地把他挡在副高职称门外。

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界热议,初三32班班会课上也就此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也被邀参加,下面是主持人列举的网络上的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请你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

以前学校和家长都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无论到哪里,别人都问奥数成绩怎么样,英语成绩考多少,但是其实好多孩子很多字都不会写。现在语文都快成边缘学科了,我欢迎这样的改革。

                                                   ——初一学生家长张女士

语文倒是没必要那么重视,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平时说的看的都是汉语,语文水平就是靠平时的积累。英语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环境还不好好学,还要在学校里将英语弱化,这政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喊着“救救汉语”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  ——新浪网友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4分)

我们习惯于用“周”“月”“年”作为光阴的尺码。时间刻度的粗化,意味着人生的恍惚、知觉的紊乱。其实既然生命乃自然赋予,光阴也一定源于自然进度,那么,一个人要想持有清晰、纯粹的时间印象,即必须回到大自然——到这位天时的缔造者和发布者那儿去领取。

我们要                                                             ;要凭林间蝉鸣、旷野萤火、“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记忆盛夏;我们的眼帘中,要有落木萧萧、鸿雁南飞,我们的眼帘中也要有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