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爆全国。观众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爆全国。观众与参赛选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知识的快乐、汉字的魅力和竞赛的乐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材料二】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每一个过程都是艺术的精华。而信息技术却将中国的汉字变得苍白无力,消弱了方块字的神韵。教育部的“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七八成。“书写危机”悄悄蔓延到校园。

【材料三】汉字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源远流长,意趣无穷。《汉字的魅力》一文指出,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

1.为了激起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光明中学准备策划一次汉字听写大赛活动。请你仿照材料一中的活动主宣传语,为光明中学的活动拟写出大赛主题。(1分)

2.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寻找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假如你是网民“上下求索”,你会说什么?(1分)

网民“东方不败”:中国人应该担当起传承老祖先留给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的责任。

网民“不变风云”:记住汉字,这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可不能在我们手上断线!

网民“上下求索”: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赏析下面对联中用字的妙处。(2分)

【对联】: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赏析】:                                                                     

 

 

1.(1)示例: 书写学子梦想、传承华夏文明(2)(3) 2.示例:拯救汉字书写危机,从我做起。 3.“鸿”由“江”、“鸟”二字组成,“蚕”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别具匠心,构思巧妙。(其他方面,合理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这里紧扣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这里学生分析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两句,并修改。(4分)

为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我市创建卫生城市当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市爱卫办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以“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户”为主题的“创卫”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活动,使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8分)

①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                  。                           (李白《行路难》)

⑥勿以恶小而为之,                       。                      (陈寿《三国志》)

⑦爱国是最高尚的美德,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诠释他对爱国的理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舌尖2》从远古时代lài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欲滴的美食,将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承着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通过美食,我们可以有滋有味地感知一个有着yōu久文化传统的国度。

lài(     )以充饥       垂(     )欲滴       承(      )   yōu(      )久

 

查看答案

以“这事真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600字以上。(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它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着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着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惟独奶奶没有流泪,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父亲去世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口稀饭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娘不想你走得有挂牵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再没有醒过来。

(选自《青年文摘》)

1.父亲和奶奶都给“我”讲了同一个故事,其意图有什么不同?(2分)

2.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

3.父亲生病后,在外人看来,奶奶的哪些行为是“反常”的?(3分)

4.“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一般。”这话中写“来来往往的人”,对表现奶奶有什么作用?(3分)

5.本文标题“奶奶与父亲”,那你认为作者主要写奶奶还是父亲呢?请简要说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