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C.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雄姿 弧形 横跨 巧妙绝仑
B.橘黄 慰劳 猜疑 流连忘返
C.尊祟 贯通 承袭 永往直前
D.部暑 俯瞰 魏峨 坚强不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洨河(jiāo) 桥墩(dūn) 匀称(chèn) 河堤(dī)
B.挺拔(tǐng) 天堑(zàn) 装饰(shì) 愤慨(kǎi)
C.矗立( zhù ) 奢侈(chǐ) 寒噤(jīn) 积蓄(xù)
D.彰显(zhāng) 曙光(shǔ) 震撼(hàn) 毋庸( wú)
课余时间: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散步,有人喜欢垂钓,有人喜欢聊天、游戏,有人喜欢下棋、打球……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因此,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
请以“课余,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说真话,抒真情;③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0)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 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抱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请你为小说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4分)
(15分)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2分)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2.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画线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2分)
3.“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4分)
5.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2分)
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
6.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