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芦花荡》节选,回答后面的题。(11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请举例说明选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4分)
3.选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老头子的性格特点,请找出来。(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阡陌交通( ) (4)便要还家( )
2.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从第①②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方面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 ,决眦入归鸟。(《望岳》)
(2)白头搔更短, 。(《春望》)
(3)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4)杜甫在《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 。
(5)《春望》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千古名句是: ,
。
(6)《石壕吏》中描写石壕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哀怜的句子是: , 。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下列对联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香。
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A.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清明节 B.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C.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D.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开小花……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
在孩童的哭闹声里,你悄悄溜走;在少年的欢笑声里,你轻轻滑过;在青年远行的脚步声里,你默默流逝。
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
你无声无息地,藏进了父亲的白发,藏进了母亲的皱纹,藏进了双亲蹒跚的步履。
你是个轮回的沙漏。终有一天,你也会让我们重复父母的过往……
A.选段开头运用对偶句,生动地描绘出老树、枯木迎来新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经过漫长等待后的惊喜之情。
B.选段中反复追问“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地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选段中用“藏进”一词把时间人格化,运用排比句,形象地写出随着时间地悄然逝去,父母在渐渐老去的情状。
D.选段中把时间比作“轮回的沙漏”,形象地写出随着时光轮转,“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老去的事实,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