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阅读。(13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课外文言阅读。(13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③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④相间。儿怠,则少加槚楚⑤,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绩:刺绣纺织。④轧轧:纺织机的声音。(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授四子书数句(          组绣纺绩之具,陈左右(      

无误,乃                识,即拆去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解衣以胸温儿背                  蒙辞以军中多务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A、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不同。

B、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相同。

C、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相同。

D、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3分)

 

1. 每天  全部 停止 ④ 已经 2. B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到了六岁,母亲才让我拿笔学写字。 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 4.认同。母亲教读,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儿子不负母望,深夜苦读,鸡鸣才卧。后来,蒋士栓学有所成,蜚声文坛,这是与他从小得益于严格的母教分不开的。 不认同。在快乐教育普及的今天,母亲这种望子成龙深夜陪读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体现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所以不赞同。(需言之有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或虚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两个“以”意思相同同,意思是 “用”;两个“方”的意思,前一个“正”:副词,“正”,“正在”;后一个“方”:正。因此此题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书”,写字。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但不管同不同意文中母亲的做法,都要讲出正确的理由。一般做这样的题,可以直接同意文章中的做法,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组织语言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意”,情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默写。(8分)

1.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请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4分)

                         ,北风江上寒。

②东皋薄暮望,                        

③树树皆秋色,                        

④少壮不努力,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后面的题。(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顺着,沿着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请,邀请

C、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D、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全,都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便扶向路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和判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B、选文在写法上以“桃花”为线索,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顺序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接着写渔人进入、停留、离开桃花源,最后写渔人再寻桃花源,层次结构非常清楚,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C、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如梦如幻,这其实是作者一种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

D、选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选文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后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今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大约里氏6.5级左右的地震。成都、乐山,重庆等多地有震感。

C、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学校第4届秋季运动会上,刘一然同学一人独得三枚金牌,并且还打破了校跳高纪录,为班级团体第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他而言,真可谓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C、娱乐圈是个万花筒,随便转一转,都让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也罢,可它偏又生出许多闻所未闻的怪现象。仔细想来仔细看,2014年怪事有八桩。

D、毛泽东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部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窑里去了。

B、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

C、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出来展出。

D、小船离鬼子还有一剑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蒿,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