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父亲的大学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

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父亲的大学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庆祝我考上大学。然后,他又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急着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米立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

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至少分析两点)

3.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4.父亲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就没有上学,但作者为什么说“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1.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因狂喜彻夜难眠并于第二天放电影庆祝以及上坟祭祖;我开学时,父亲送我去车站,并叮嘱我不要与人攀比;每逢我寒假回家时,父亲便在寒夜的街头等候,接我涉水乘船回家。 2.(1)勤俭,如:第四段的外貌描写:“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2)注重教育,善于教育,父亲把五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送“我”去读大学的路上告诉我:“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3)疼爱孩子,每逢“我”寒假回家时,父亲便在寒夜的街头等候,接“我”涉水乘船回家。送“我”去读大学时,在火车站时不舍,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能看得到“我”。(4)淳朴,“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以为“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3.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突出了天气的寒冷,表现了父亲在街头等候“我”的急切,看得非常仔细,深怕错过了我,表达出了父亲对“我”的期盼之切,爱子情深。 4.因为父亲给我们一切,他把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就是他的一部分;父亲不但给了我们梦想,还一直默默地关注、鼓励我们健康成长,陪伴我们奋进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怎样做的;我开学时,父亲怎样做的;每逢我寒假回家时,父亲怎样做的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解析: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第四小节的外貌描写”看出“勤俭”;从“父亲的语言”看出“注重教育、善于教育”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人物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这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这里能答出“我们的大学就是完成父亲多年的愿望”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阅读。(13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③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④相间。儿怠,则少加槚楚⑤,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绩:刺绣纺织。④轧轧:纺织机的声音。(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授四子书数句(          组绣纺绩之具,陈左右(      

无误,乃                识,即拆去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解衣以胸温儿背                  蒙辞以军中多务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A、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不同。

B、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相同。

C、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相同。

D、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默写。(8分)

1.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请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4分)

                         ,北风江上寒。

②东皋薄暮望,                        

③树树皆秋色,                        

④少壮不努力,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后面的题。(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顺着,沿着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请,邀请

C、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D、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全,都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便扶向路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和判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B、选文在写法上以“桃花”为线索,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顺序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接着写渔人进入、停留、离开桃花源,最后写渔人再寻桃花源,层次结构非常清楚,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C、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如梦如幻,这其实是作者一种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

D、选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选文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后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今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大约里氏6.5级左右的地震。成都、乐山,重庆等多地有震感。

C、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学校第4届秋季运动会上,刘一然同学一人独得三枚金牌,并且还打破了校跳高纪录,为班级团体第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他而言,真可谓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C、娱乐圈是个万花筒,随便转一转,都让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也罢,可它偏又生出许多闻所未闻的怪现象。仔细想来仔细看,2014年怪事有八桩。

D、毛泽东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