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12分)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

阅读下面的文章(12分)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②四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③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手里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呼呼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呼呼的东西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④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⑤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⑥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⑦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⑧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⑨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⑩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②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③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呼呼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⑩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犹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母亲的白发让”“感到心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叙述的两件让心痛的事。(2)

3.文中⑥—⑧段的记叙顺                ,其作用是                (3)

4.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

5.本文多次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

 

1.(2分)D 2.(2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3分)插叙。作用:在叙事中插入记叙母亲跪地插秧的情节,使文章内容集中,情节紧凑,再次突出了母亲的白发,更表现了母亲的艰辛(或吃苦耐劳)和身体的虚弱。 4.(2分)母亲是个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人。 5.(3分)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怜、心疼和怀念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是作者写“母亲”的,“母亲的白发”是母亲辛劳的象征。阅读全文,联系文中所写母亲之事,即可理解本文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爱怜、心疼和怀念之情,而不思念故乡。所以D句的理解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母亲”的行为活动,梳理情节,概括与母亲有关的两件事即可,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记叙主要有哪三个顺序,根据文段内容来判断,从丰富情节和表现人物的特点来概括作用。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依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分析,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哪些作用”,要概括出两点以上,要以从贯穿全文情节和表现人物、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选段(1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对选段第二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2.文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分)

A、比喻、拟人、引用         B、拟人、比喻、排比 

C、比喻、夸张、引用         D、拟人、借代、比喻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能否换成“长”字?为什么?(3分)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5.结尾三个比喻句为何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3分)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表述最得体的是(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B、主持人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C、同学邀请你去他家玩,你说:“行,我届时一定光临寒舍!”

D、旅游区的宣传语:除了记忆请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请什么也别留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B.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两岸的青山,___________,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影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 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 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 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 丛林中的藤蔓芳草,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

 

查看答案

下面的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宋代著名戏曲作家。

B.散文《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是当代作家,著有小说《茶馆》。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