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有闻:            不蔓不       李太白诗      湖天色: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B、实花中仙子也             荷花雨所洗

C、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大雨倾盆

D、忆年少时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鲜有闻:少。 ②不蔓不枝:长枝节。 ③李太白诗云:说。 ④湖天一色:全,都。 2.(D)(2分) 3.翻译句子(4分) ①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②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2分) 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蔓”“枝”是名词作形容词,“鲜”“云”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D项中“余”“予”都是“我”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独”“出”“染”“濯”“妖”“至”“临”“食”,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阅读两文,抓住作者描写荷花和生发感叹的句子来理解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不表判断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斯是陋室。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是故谋闭而不兴。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八分有奇   B、荡胸生曾云     C、便要还家    D、处处志之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拟人修辞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古诗文默写(3分)

黄鹤一去不复返,                   

《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13分)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17)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18)“娘”我哭着说,“我……”

(19)“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20)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4分)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4.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5.文章第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