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准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满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机舱已熄灯,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意识到不能用游戏娱乐来浪费时间,然而却一头栽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也难怪有文化学者忧心忡忡: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13亿华人躺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代。”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浸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十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阅读,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的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时,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0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为什么以阅读调查数据和外国管理者的发现作为开头?(2分)

3.第六段画线句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四段中两个加点的“基本上”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2012年,我国就已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要求。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中学生加强阅读的好处。(2分)

 

1.阅读是一种定力 2.引出“阅读定力”这一论题;(1分)以鲜活的素材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 3.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引用论证)(2分),证明阅读是一种定力(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 4.不能。两个“基本上”起修饰和限制作用,表明玩iPad的不全是中国人,也不是玩iPad的中国人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如果去掉,显得绝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5.示例:加强阅读,可以丰富知识积累,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修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就是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议论、充当论据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根据句子的内容,分析“基本上”一词表达的意思,从证论语言的严密性这一点来说明其作用。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从“阅读”的意义、方法方面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感想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你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你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的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能说你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2分)

2.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分)

3.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2分)(2)将第⑦段画线句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2分)

4.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读了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或父爱。(不少于50字)(3分)

 

查看答案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第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本段开头一句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文段中画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孔乙己          的生活状况。(2分)

3.选段中写了三次笑声,表现了掌柜和众人的                  (2分)

4.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一起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认真思考一下,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指出: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

3.如果就这一现象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                     。(2分)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示例另举一例。(2分)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3.、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令人痴迷、神往。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9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征蓬出汉塞,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⑤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秋水》,其原文是: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⑧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⑨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⑩请写出古诗文词带“雨”字的诗句(上下两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