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

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头晕目眩

B 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独具慧眼   忘乎其形

C 宽洪大量   走投无路   一模一样   廋骨嶙峋

D 秋风潇瑟   哄堂大笑   思前想后   盘虬卧龙

 

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重在平时的识记和积累。可以找出选项中错误的字词,A项中,“行影不离”的“行”应为“形”;B项正确;C项中,“宽洪大量”的“洪”应为“宏”,“廋骨嶙峋”的“廋”应为“瘦”;D项中,“秋风潇瑟”的“潇”应为“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pōu)      豆(wān)     视(níng)      (hé)

B、息(píng)     (lòng)    污(diàn)      头晕目(xuàn)

C、洗耳听(gōng) 清(chéng)   (hè)        形(chú)

D、蓄(zhù)      那间(shà)   忍俊不(jīn)   息(xī)

 

查看答案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带着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理想、自信、感动、挫折、伤痛、遗憾、微笑、泪水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2)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坚定了意志和信念,充满了向往与追求······在这个年龄,我们正精彩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我正十五岁”(或十四岁、十六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中心明确;③有创意的表达出真情实感;④书写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对比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涓:白白费掉。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       )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     )一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2分)

5.两篇文章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要回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准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满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机舱已熄灯,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意识到不能用游戏娱乐来浪费时间,然而却一头栽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也难怪有文化学者忧心忡忡: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13亿华人躺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代。”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浸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十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阅读,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的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时,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0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为什么以阅读调查数据和外国管理者的发现作为开头?(2分)

3.第六段画线句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四段中两个加点的“基本上”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2012年,我国就已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要求。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中学生加强阅读的好处。(2分)

 

查看答案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你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你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的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能说你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2分)

2.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分)

3.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2分)(2)将第⑦段画线句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2分)

4.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读了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或父爱。(不少于50字)(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