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6分) (1)“醉打蒋门神”、“大脑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

名著导读(6分)

(1)“醉打蒋门神”、“大脑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这段话出自哪一个情节?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谁?

 

1.武松 景阳岗武松打虎 2.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 林冲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醉打蒋门神”、“大脑飞云浦”就能够知道这位英雄是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根据题目中的“野猪林”既相关情节的叙述,可以知道是“大闹野猪林”,人物主要是鲁智深和林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在《让世界充满爱》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你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又一次得到升华。的确,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无比美好的人间。那就请试着完成下列题目吧!

(1)请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语。(2分)

(2)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2分)

 

查看答案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1.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句子分别体现出王老师怎样的特点。(4分)

(1)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2)那些年,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3.根据第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30个字左右)。(3分)

4.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步,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3分)联系下面的文字说说:选文的第一段属于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2.(2分)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

A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B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C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D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请联系全文说说,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究竟指什么? (2分)

4.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 (2分)

5.仔细品味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查看答案

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

B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夸张)

C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反语)

D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像一块青石板。(比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