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从百骑出(                 大军数十里(        

胡骑不敢击(               是时暮(        )         

2.翻译下列句子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不走,用坚其意。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广为将有怎样的品质?

 

1.尝,曾经 。去,距离。遂,于是,就。会,适逢,正赶上。 2.敌人本以为我们会逃跑,我现在下令都解下马鞍,就是向他们表示我们不会逃跑,好以此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敌部队的想法。 3.临危不乱 【解析】 1.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时,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理解时主要理解词语的古今意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主要是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时,主要抓住关键词语“走”是逃跑的意思,“”“皆”是都的意思,“坚”是坚定的意思,“其”是代词,指他们,然后疏通语句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熟悉题目要求,理清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当时的情景“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士兵的表现“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李广的表现“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可以体会其临危不乱的品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展示了山河壮丽,四季的迷人风光令人心驰神往。欧阳修笔下“                      ,佳木秀而繁阴。”写出了琅琊山的春夏之美;岑参笔下“                  ,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写出了边塞冬雪的奇景。(2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6分)

(1)征蓬出汉塞,              

(2)潭西南而望,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4)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全词的主旨句是                              

(5) 过尽千帆皆不是,                      

(6)野芳发而幽香,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粗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陈胜、吴广谋曰

B.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          乃丹帛曰:“陈胜王”

D.卜者知其                   目陈胜

2.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A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赠送的鱼的肚子里。

B就(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D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并吃掉了。

3.对文意的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慌乱,人人自危,到处议论,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答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段文字的观点是(   (3分)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敬业

2.对于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B.作者认为敬业的“业”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

C.文段中引用佝偻丈人、孔子和曾文正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看法。

D.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的意义。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关于选段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段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B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C语言平易,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D论述的语言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路通俗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

 

查看答案

下列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表现了他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C.郑愁予的《雨说》一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D.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点明了生活的地点及地理环境,表明作者喜欢热闹的田园生活,忘怀世俗与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