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七律(lǜ) 惊惶(huáng) 焦灼(zhuó) 急骤(zhòu)
B.磅礴(bó) 打颤(zhàn) 呜咽(yè) 泥泞(níng)
C.逶迤(yí) 澎湃(bài) 应和(hè) 平仄(zè)
D.旋即(jí) 蓦地(mù) 骨碌(gū) 抽噎(yē)
作文(4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因为有爱,所以感动; 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题目:题目:《美丽而心酸的记忆》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老妪》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第④段所指的“不平”、产生 “体恤”和“怜悯”的原因什么?(2分)
(1) “我”“不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
2.给文中结尾的“尊贵”一词找一个反义词。(1分)
3.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3分)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3分)
父亲的《一封家书》
小宇:
①爸爸那日与你村口一别已半载有余,今晚从你妈的电话中获悉你近段时间的表现,爸爸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叮咛嘱托。现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给你。
②爸爸去年3月应聘就职于苏州泰昌宏大建筑公司,几个月来感慨良深。我办公室共3人:小余,南大毕业,24岁,勤学好问,知识丰富;小张,大专,学历虽然不高,但待人诚恳,谦虚踏实;你爸爸虽然是高中学历,但凭自己的好学精神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3人中爸爸年龄最大,被同事誉为李工,收入颇丰。若不是爸爸勤学不辍,又岂能有今日?又哪会有你优越的学习条件?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几分学不到。爸爸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自学了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③ 听说你近段时间常常到网吧打游戏,通宵达旦,爸爸真感到意外。社会百态,纷繁复杂,作为初中生的你,思想正处于蒙昧状态,社会上的良莠、是非、善恶你分辨不清。网吧以盈利为目的,很难顾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很容易让青少年学习无心,成绩滑坡,误入歧途。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基础不牢又怎能在上面盖高楼大厦呢?
④孩子,远离网吧,重返校园,是你的当务之急。你具有学习的禀赋,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你妈妈出数学题考我们,总是你先说出答案,养儿胜似父!父亲真为你骄傲!哪知爸爸离家之后的日子,你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妈从老师那里接到你旷课的消息后,忧虑不安,找遍了附近所有网吧,甚至给网吧老板下跪哀求去找你。当她在网吧中发现失踪3天的你时,又悲又喜,喜的是含辛茹苦抚育15年的孩子还活着,悲的是一向诚实的儿子竟然瞒着妈妈逃学3天。这寒冷的日子,怎么挨过来的?
⑤ 孩子,爸爸为了全家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抛妻别子,远离家乡,只身南下,凭着自己的奋斗,赢得了公司的信任,但也饱尝了酸甜苦辣。多少个夜晚,看到别人回家团聚,自己形单影只,蜗居宿舍,瞧着照片上活泼可爱的你,空余叹息,不能享受天伦,在我看来,哪怕是和你们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年夜饭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如今知道你的近况,又怎能不让爸爸牵肠挂肚?又怎能不让爸爸自责对你疏于教育、引导?
⑥孩子,人生苦短,勤奋者珍惜时间,懒惰者浪费时间。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学一技之长,才能立足当今社会。空袋子难以直立啊!孩子,你在思想上有什么困惑,为什么不打电话或写信给爸爸呢?我们可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啊!相信我们会一起走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祝早日成才!
爱你的爸爸
元月十八日
1.这是发表于《新华日报》的一封真实的家书,读后令人动容,感慨万千。请认真品读全文,说说文章感人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三点)(3分)
2.第②段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叙述自身的经历,目的是什么?(2分)
3.第③段文字先将 和 进行对比,接着具体阐了 (3分)
4.第③段最后一个句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法,其中的“高楼大厦”比喻的是
5.给自己假设一个身份,写出你读完本文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并作简要的说。明(3分)
假如我是___________,我最想做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现代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②句与①句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②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3分)
2.④句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1分 )
A、 藐视敌人的豪情 B、 胜利的自豪感 C、 必胜的信念 D、 对敌人的嘲讽
3.⑤句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1分)
4.文中与句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句子是 ”。(2分)
5.句⑥、⑦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3分)
6.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则公益广告。(2分)
名著阅读。(3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这段文字选自现代作家 写的《朝花夕拾》中一篇回忆散文《 》。选文中记叙了“我”想看盛大的庙会,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要“我”背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