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7分) 父爱的高度 ⑴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⑵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

(17分)

父爱的高度

⑴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⑵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⑶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⑷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⑸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⑹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⑺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⑻“你不去?”

⑼“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⑽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⑾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⑿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⒀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⒁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⒂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

⒃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1.选文⑴—⑷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事情,请概括出来。(12字内)(4分)

2.选文第⑷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水漫金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意?(4分)

3.文中第⒁段中,“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心思?(4分)

4.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试比较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5分)

 

1.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2.尿了父亲一身。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伟大的爱。 3.作者借此表现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一份难以言状的亲情也就在那细微的动作中淋漓尽致的流露出来。 4.第一次流泪的原因:勾起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流泪的原因:看到父亲因为子女而操劳的衰老,感到疼惜父亲。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注意把握事件的脉络。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分析题干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分析“水漫金山”是父亲被我尿了一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围绕“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关爱,对父亲的报答“回答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分析原因即可。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选自朱自清《春》)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B.第④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第⑤段的加点词“卖弄”,在文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

D.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第③段中“钻”这个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它暗示春天(       )(3分)

A.是春草初生的季节。

B.充满生机活力。

C.是温暖和煦的季节。

D.充满轻松与快乐。

3.第④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语句的次序能否变动?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9分)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拾桑椹 / 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 / 临别

C其孝 / 悲天             D.粮食不 / 智多谋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3.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10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疏食饮水(      (2)曲而枕之(       (3)博学而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把“一直”或者“始终”删掉)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把“通过”或者“使”删掉)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还很健壮。(把“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把“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