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及事讫 及( )(2)须期乃入 乃(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到 西 河 美 稷 有 童 儿 数 百 各 骑 竹 马 道 次 迎 拜。
3.对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A、郭伋因为失信于那些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B、郭伋为了失信于各个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到期才进城。
C、郭伋怕失信于那些孩子,就歇宿在野外的亭子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D、郭伋为了对那些孩子讲诚信,就歇宿在野亭中,到约定日期必须进城。
4.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文言文阅读。(11分)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清:_____________ (2)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
(3)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
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1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斗折蛇行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4.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 ”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 ”,然后用“ , ”,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2分)
例句: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仿句: 无语,却 ; 无语,却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大家都说那三个学校的领导的决策是对的。
D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