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2分)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2分)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3分)

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4分)

 

1.小时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后来回家摘柿子时母亲却要留两个柿子看树。 2.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3.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4.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一方面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另一方面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1分;“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2分;“突出小说的主题”,1分。意近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结构上说明铺垫下文总领全篇即可,内容上说明交代家境以及与表现母亲的品质的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对人物活动的场所进行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要说清楚为下文什么情节铺垫,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结合文中所表现的母亲家境的贫寒和“留两个柿子”这个细节来考虑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7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⑴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⑵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⑶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⑷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⑸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⑹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⑺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请仿照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2分)

3.文章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并说说唐雎最终凭什么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3分)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了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6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7)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9)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10)《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话语意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房间里摆放着我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和书籍。

B.《红楼梦》主要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

C.广州亚运会期间,几百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4900多名安保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3分)

A.“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B.“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C.网上阅读、制定计划、总结经验、红装素裹这四个短语都是主谓结构。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现实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