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4题。(16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4题。(16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的词语。(1)遽其舟(2)不亦乎(3)求剑若(4)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B 是吾剑所从坠/至

C 舟已行矣,剑不行/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D楚人有涉江/宋人有耕

3.翻译(1)是吾剑之所从坠。(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甲乙两文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讽刺了哪种人?

5.当你在船上,看见楚人“遽契其舟”,你会如何劝告他?

 

1.雕刻 糊涂 这样 渡 2.D 3.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策略的人 5.答案不唯一,把“剑不在此处”的具体原因告诉他。 【解析】 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惑”“此”的解释常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中的“其”解释为:这个;他的。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到……去。C项中的“而”解释为:然而;承接连词。D项中的“者”解释为:的人,它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是、所”的含义,2句中的“复得”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写出讽刺的因循守旧的,不知变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歌鉴赏(7分)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分)

2.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3.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  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分)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4分)

步人中学的大门,我们就步人了文学的世界,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家对文学的热爱,某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准备办一份 “小小文学报”手抄报,大家都认为这名称不好,现在请你给它重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称,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同时在第一期手抄报上推荐一部你喜欢的文学名著。

报刊名称:_________

我的理由或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名著是:《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①乡书何处达,                    

②东隅已逝,                      

③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                

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⑨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