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顾振威的《四十二粒芝麻》一文,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

阅读顾振威的《四十二粒芝麻》一文,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2014年4月第8期)

1.结合文章⑨—,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嗔怪

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_______

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感动

 

2.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第⑦段划线A划线B句。

3.概括“我”父亲的形象。(2分)

4.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问题。(5分)

【链接】①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②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③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④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从记叙的顺序上看,文章第②—⑤自然和链接材料中第③段都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各自有什么作用?

记叙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本文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链接材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①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④父亲只是吃了四十二粒芝麻 B.不满 C.愕然(4分)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2分) B.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连用三个动词“捧”、“埋”、“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装吃烧饼的行为。(2分) 3.是一个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爱子女、爱家庭、有责任心的人。 4.①以数字入题,新颖独特。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全文主旨之所在。④以小见大,用芝麻的少和小反衬出父爱的厚重。(答出三点即可) 5.插叙。(1分)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分)连接材料:与下文“一切片安安静静的”形成对比,烘托《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根据图表中的提示,从文中筛选出答案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两方面分析。A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B句采用了动作描写的表达方式。连用三个动词“捧”、“埋”、“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装吃烧饼的行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评价人物形象需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题目的含义一般从几方面分析:1.有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2.是文章主旨的象征。本文要求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揣摩“四十二粒芝麻”在文中的作用。“四十二粒芝麻”来源于哪里?它代表着什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顺序的掌握,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本题采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然后根据插叙的作用分析即可。(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宋庆发的《》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②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③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④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⑤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吧!

⑥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庞之浩的《激光是太空垃圾的“清道夫”》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据最新报道,澳大利亚目前正在研发一种用激光处理太空垃圾的新方法,即从地球上发射激光来分解绕着地球转的太空垃圾,以减少其可能引发系列撞击事件。

②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各国已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火箭、探测器等航天器,同时形成了3000多吨围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而且,这一数量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加。太空垃圾在太空中以每秒6000至7000米的速度运行,相对速度很高,潜在危害极大。一个仅10克重的太空垃圾所产生的撞击能量,相当于时速100千米行驶的两辆轿车迎面相撞产生的能量。目前,在各国正在探索的清理方式中,激光算得上是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③用激光清除太空垃圾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烧蚀式和烧蚀反喷式。前者可用于清除微小太空垃圾,即利用强大的连续波激光照射太空垃圾,把光能转化为热能,使其温度升高至垃圾碎片的熔点甚至沸点,使其被熔化和汽化,实现碎片清理;烧蚀反喷式主要用于清除较大的太空垃圾,它是用高能脉冲激光束照射太空垃圾表面,产生类似于火箭推进的“热物质射流”,为太空垃圾提供一定的速度增量,从而使其近地点高度降低以致进入大气层摩擦烧毁,以达到清除空间轨道碎片的目的。

④激光清除太空垃圾可采用不同的平台,主要有地基、空基和天基激光器等。天基激光器一般被部署在卫星上,由于激光在真空中传播时的损耗可忽略不计,没有折射、散射等传播误差影响,其实用空间范围得到了扩展。天基激光是未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一种高效方案,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这种激光可能演变成一种“空间武器”。

⑤对付太空垃圾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长期工作,需要各国的重视,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只有群策群力,人类才能拥有清洁、安全的太空环境。

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天基激光器一般被部署在卫星上”这个句子中“一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澳大利亚目前正在研发一种用激光处理太空垃圾的新方法,用来减少太空垃圾可能引发的系列撞击事件。

B.围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数量,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

C.烧蚀反喷式是用激光清除太空垃圾的一种方式,可用于清除微小太空垃圾。

D.天基激光是未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一种高效方案,但有科学家认为,这种激光可能演变成一种“空间武器”。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虹》,完成后面小题。(14分)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余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穀。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溪涧:溪流、山涧。②信信:确实如此。③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④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⑤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到了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卓帐:竖起帐篷。⑥新雨霁:刚好雨后初晴。⑦扣:靠近。⑧绡穀:生丝织成的薄纱。⑨烁:闪烁。⑩逾:越过。孙彦先:与沈括同时代的科学家。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余使契丹            时新雨霁(      

③立涧之东西望(        ④逾山而        

⑵与“日照雨即有之”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B.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⑵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4.本文主要介绍由虹的传说到对虹的科学认知过程,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郑谷的《上与友人别》一诗,完成第后面小题。(6分)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满分5 manfen5.com

 

【注】①淮:扬州。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③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④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⑤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1.最能体现全诗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_______,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是__  _。(2分)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离有何作用?(2分)

3.下列说法有误一项(2分)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在学习“长城”专题时,你班开展了一次“长城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吴祖光在《万里长城断想》中指出“随着时光的流逝,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他所说的“实用价值”指什么?你认为长城在今天还有实用价值吗?请你结合实例谈谈。(2分)

2.《国歌》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王方不理解这里“新的长城”的含义,请你结合语境向她解释一下。(3分)

3.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请写出。(3分,不少于25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