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这样会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温声细语的。
C、今天一天,我都是在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度过的,不停的跟别人争吵,不停的哭泣。
D、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把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10分)
①疑怪昨宵春梦好, 。 (晏殊《破阵子》)
②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 《破阵子》)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⑤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⑥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⑨《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 , 。
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拼音或汉字。(4分)
这学期,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语文之旅,我们在北国领略惟余莽莽( )的雪景,在静谧( )的深夜倾听星星变奏曲,在傅雷家中感受一个父亲对儿子的shì 犊之情,在雨果的故乡欣赏伏尔泰ruì 智的微笑……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彩的风景。
请以“想想就开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4分)。
阅读丁兆如的《棉花的味道》(节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八月底回老家,娘说,棉花都快拾了,耩(jiǎng)完麦有空,给孙子们缝棉衣,一人一身。
②娘枯瘦的小手扯着我肥厚的大手,翻过两道山梁,来到一条陡峭的山沟帮子边。说,娃,看见了没,就在那,石头堆边。
③棉田不大,三四分的样子,是在山沟底的荒滩里开辟出来的,拣出的石块就有一大堆。棉花长得很旺,枝条中上段喇叭状的小花朵儿开得正欢,有风吹来,沙沙作响。大部分是瓷实的那种白,也有黄、紫、蓝、粉的,虽没数量上的优势,却也十分艳丽,很耀眼的。我下意识地拨拉开厚厚的枝条,看到棉桃儿都藏在阔实的叶子下面,个个出落得水灵、饱满,有些枝条都不胜重量了,弯弯地垂了下来。最下面的一层已经开始破嘴,小缝处就能看到有点淡黄的棉絮。地头处,几个迫不及待者,吐着雪白的絮子,煞是喜人。娘说,棉桃开裂风干后才会变白,地头得风,裂得快,白得也快。我小心剥下几朵,捧在手心,嗅嗅,有着干柴草的馨香;拈拈,柔柔的,缎子般的质地;拽拽,茸茸的棉丝被我拉得好长好长。
④“这只是育果的中期哩。”娘拢了拢两鬓的白发,“春天雨水少,又是沙石地,还好,夏天倒没旱着。”娘又掐着手指算了算说。娘的眼神,娘的动作,与她年轻的时候真是不二啊——面对一颗颗雪白雪白的棉团,娘弓起了身子,抹一把额上的汗水,用手捶打几下一定是酸痛了的腰背,然后望一眼棉田的尽头,又弯下了腰……
⑤我没见过娘是怎样将一粒粒棉籽种下去的,但我知道当棉苗儿顶着两片小丫丫拱出地垄时,棉田就成为娘的天地了。娘绾起裤管,脱下鞋子,光脚走在松软的泥土里,好像脚丫是在与她心爱的棉苗相拥着说话儿,她整个人都好像是植入泥土里的一条血脉和根须。间苗除草,耪地培土,喷药捉虫,整枝打杈,还有打尖,像养育和梳妆自己的女儿一样,样样都是耐心的活儿。当棉株长到齐腰高时,生命的枝杈张扬开来了,恣肆地摇动着心形的绿叶,摇曳出了串串花朵。
⑥娘就这样一直守着她的棉田。花开了,花落了,又开了,又落了,赶趟儿似的,绿绿的小疙瘩儿终于在花落处脱胎出来,羞怯地躲在密叶间,直到渐渐长到核桃般大小。倘若日子再往后推,纵横的枝上就挂满了一个个小铃铛,在爽澄的金秋里泛着紫光、白光。棉桃儿笑了,娘笑了。
⑦每年的第一身棉衣,都是给我缝的,用的都是头茬的上等棉,就是棉丝最长、颜色最白、弹性最大的那种,而且后背、胸脯部分,要铺得更厚一些,生怕被冻着了。给爹缝的,是黄黄的那种。这种棉花是从霜后没全熟的果里硬剥出来的,湿漉漉的,要晒上十来天,质地自是差了许多。最后是她自己的,全是用过的旧破絮。我那时常常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看着娘把亮晶晶的针举过头顶,在头皮上抹过,针钻进发里,再钻到灰青的帆布里,如同船桨划过,密密麻麻的针脚激起一朵朵浪花,将她的体温一点一点地洇到棉衣里。我的心一阵阵冲动,真想走过去,亲亲娘那一定是酸痛的腰。但我还是止住了,止住在爹火苗般忽明忽暗的叹息中,止住在爹粗壮有力的手臂上。爹高举的烟锅猛地磕向门槛,说:“娃们长身子,粮食不够吃,我看还得用棉花换,你还是把俺棉袄里的棉花取出来吧,明年再给俺套新的……”
⑧娘叹息。
⑨娘把满头青丝叹息成白白的棉花了。
⑩多年后,我上了大学,还穿着娘给我缝的棉衣,这让我常常想起爹的叹息,娘的叹息,这叹息常常缠绕着我,像暮春的雨,怎么剪都剪不断。想到这,我的眼前模糊了,棉枝间“滴答滴答”落下了雨……
⑪仔细算算,有20多年没穿过娘缝的棉衣棉裤了,我打算秋后把娘接到我的小家,每天下班后陪她聊聊天,看着她把自己一天天积攒下来的爱意一针一线地缝到孙子们的棉衣里。同时,我也想,要让妻用崭新的棉花,给娘缝身厚厚的棉袄棉裤。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1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棉花”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文章以“棉花的味道”为题有何妙处?(6分)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⑴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⑵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3.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本文⑦—⑨段和上面的链接材料分别写到了父母的叹息和伤感。有同学认为两篇文章的这些内容都有损父母伟大的形象,冲淡了文章的主题,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棉花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魏清素的《折磨是一种赐予》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部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挑剔你,否定你。你可能会怨恨:为什幺总是折磨我?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在不知不觉地成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这些折磨恰恰成就了你。
②当蝴蝶还是幼虫时,住在一个出口很小的茧中。要想破茧而出,它必须通过那个小小的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它竭尽全力,很多幼虫因此丧命。有人觉得蝴蝶太可怜了,就用剪刀把茧上的出口剪大了一些,让幼虫很容易地从中出来。但是它们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拖着一双翅膀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小小的出口就是帮助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只有经过了出口的挤压,两翼才能顺利充血,幼虫才能蜕变成展翅飞翔的蝴蝶。
③其实,人与蝴蝶一样,也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厚度。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身处荒凉,远离亲友,身心备受折磨。这一切,却带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思索,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突围,艺术才情也获得了整体蒸馏和升华,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相继诞生。岂止苏轼,人类文明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折磨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最大限度地考验一个人,而人生的最大值也正在此中求证。
④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面对折磨,不必抱怨,不要退缩,这些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要去祈求什么“剪刀”的帮助,那只能萎缩了你成功飞翔的“双翼”。
⑤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成长中的人,只有经历世事的“折磨”,才能迈向成熟和成功。正确地面对“折磨”,并藉此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节选自《这些事,现在明白还不晚》,有删改)
1.作者在第②段介绍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有何用意?(3分)
2.依照第⑤最中的画线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
3.根据文意,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