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多趣味     (2) 林寒涧     (3)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2.(1)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属”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

C.北京奥运会上,“冷面杀手”张怡宁蝉联乒乓球女单冠军。(指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查看答案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名状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惊骇 

B.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泄气     荒戮

C.月明风青  转弯抹角   覆灭      瓦砾    

D.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提防      佛晓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复活》等。

B.《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C.《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笔下的老头子是一名自信、自尊的抗日斗士。

D.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演出,有力地推动了闽北茶文化产业。

B.西南连年的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透露,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D.温总理一进入招待会的现场,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