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2.“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3.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4.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4分)

 

1.(2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 2.(3分)“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 “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3.(3分)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大意对即可) 4.(4分)姑娘爱美天性的表现。但对英来说“想要一件红毛衣”这个要求太高,超出了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此处在内容上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结构上与下文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如:“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赛跑定案

    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  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符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路人为逐之   禽:                俱送之       乃:      

③可二人并     走:                 ④盖因贼若走   善:    

2.选出与例句“路人为逐禽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驱之别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2)宁信度,无自信也。

4.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符融是个                     的人。(1分)

我们学过的《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是个                     的人。(1分)

 

查看答案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后面问题。(4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9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          的作品。(2分)

(2)汤姆的姨妈让汤姆做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游戏吸引小朋友为他完成,并交换得到了小朋友的礼物,还从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个重要的法则。这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3)“洞中历险”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

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2分)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撒腿就跑“。请说出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无锡电视台的编导花了不少心思,几个民生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现在一些黑作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D.无锡鼋头渚那秀美的太湖风光,真是巧夺天工啊!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有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是我们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我们这个班的基础是整个年级中较好的一个班。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发生,我市交警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