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同自己谈话,既...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同自己谈话,既是一种能力和智huì,又是一种德行,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由于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浮zào和轻狂,我们卑怯的从众和可耻的功利主义态度,我们不愿、不敢和不会同自己谈话。同自己谈话这种能力的普遍sàng失,正如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的久盛不shuāi,是我们的耻辱和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耻辱和悲哀。                                    

(摘自伊甸《同自己谈话》)

满分5 manfen5.com

 

 

慧、躁、丧、衰(共4分,每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浮躁”中“躁”不能写成“燥”。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四)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⑵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⑶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⑸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⑹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⑺“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⑻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⑼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⑽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本文的线索是              。(1分)

2.第⑷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阅读第⑸段,联系上下文思考:玛娅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那条珍珠项链?(3分)

4.文中第⑺-⑼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式刻画老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你如何理解第⑿段“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2.“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3.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4.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赛跑定案

    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  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符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路人为逐之   禽:                俱送之       乃:      

③可二人并     走:                 ④盖因贼若走   善:    

2.选出与例句“路人为逐禽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驱之别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2)宁信度,无自信也。

4.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符融是个                     的人。(1分)

我们学过的《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是个                     的人。(1分)

 

查看答案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后面问题。(4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