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2012年4月2日,连...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伴随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

 

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说法不合事理,“缩短”不能用倍数;B中有歧义;D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7分)

(1)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情绪。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jué         liàng  qiàng       péng  pài          guàn

                                               )输

 

查看答案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地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而去之     (         )        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国者 (         )        ④必先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           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4.理解填空。(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