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

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

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又照应了题目。(2分)

2.末句中的“衔”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去雁(如答“雁”也得分)(2分) 2.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这里能理解表秋意象的词语,正确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海日生残夜,                       

(3)梅须逊雪三分白,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5)苏轼《浣溪沙》中,最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诗句是:“                                           。”

(6)面对成功人士,我们更应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因为他们的成功“                                            。”(用《成功的花》中的诗句)

 

查看答案

(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14分)

文学是一个广袤、深邃、绚丽的世界。这里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闲淡宁静,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恢弘壮阔。它如甘霖   A   (滋长  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diǎn zhuì(       )了平凡的生活。Cháng yáng(       )于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高尚的情操                 ,诗化我们缤纷的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与文学为伴,能激发你对未来的chōng jǐng(      ),让我们相约与文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   B   (采撷  采纳)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吧!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两处的横线上。(2分)

A处的词语是:               B处的词语是:           

3.结合语境,仿写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4.滨海中学团委举行“书香溢校园”读书周活动,你的班级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续写标语】班长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根据下面画浪线的内容帮他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2分)

(2)【设计活动】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她再设计两个。(2分)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阅读抒怀】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写道:“那时读《水浒传》,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请你任选一部文学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3分)

 

查看答案

题目:“我在          中得到快乐”(33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战胜困难”“学习”“劳动”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你自己的经历、感悟、认识。③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根据《晏子使楚》和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

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齐之辞者也                    (2)王曰,何              

(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             (4)非君人者之言也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吾欲辱/送杜少府任蜀川

C.今民生长齐不盗/师旷侍坐       

D.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莫乐为人君

4.【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共17分)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析】
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3分)

2.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3分)

4.第⑩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4分)

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