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无法不对你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

 

无法不对你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事。(每件事不超过12个字)(3分)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2分)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不少于30字)(2分)

 

1.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 2.(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 3.(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 (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启示(示例):①看似残酷的方式,却是姐姐特有的爱的表现。②姐姐是个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没有给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富。(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概括“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可知,后面的几件事要从二段后提取概括出来。第三段中有“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第四段中有“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第五段中有“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可见三件事就全了。后来弟弟就有兼职有收入了,越来越成熟了。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全文,所以要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愤怒”表明母亲的生气,实则是对“我”对待弟弟的态度和做法的不理解,不认同。主要原因还是认为“我”的做法不近人情,连亲弟弟也不帮。词语的理解要与句子相结合,有时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揣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放到全文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二段中的“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可以看出弟弟的稚嫩,不成熟,还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而七段中经过锻炼的弟弟则“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变得淡定、沉稳,成熟多了。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弟弟的变化,也间接写出了我的行力所取得的成效显著。揣摩时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看相关段落各自写了什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或递进或对比,或互相照应,或相互衬托,或互为补充。这样分析后,再放到全文中加以深入体会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做第一问时,我们要抓住第一段中的“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可见对弟弟残酷是出于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是什么呢?在原文中找出来即可。三段中有“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 尤其是五段“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最最重要的是七段的“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根据这些,原因就明白了。第二问一般要回答赞同姐姐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人,才能让人变得自信、自立、自强。弟弟的变化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全文,所以要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发表看法,则能自圆其说即可,但一般要遵照原文主旨,回答应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不可消极,与大众审美和道德原则相悖。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雪之魂

①清晨,推开窗子,一阵沁人心脾的清新扑面而来。窗外的一片银白渐渐融云,昨日千树万树的梨花已化作涓涓细流顺着树干流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②记得飞雪初临,那漫天飘舞的白色精灵曾以它的素洁与神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欢愉。它精心地装点着一个玉树琼花的世界,一个纤尘不染、令人神爽的世界。人们和它合影,留下它的芳姿;人们同它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慷慨赠予。

③红日来临,晶莹的白雪化作雪水融入大地。“嘀嗒,嘀嗒”,这是雪逝去的足音,这足音里分明透着从容与坚定,如一支节奏明快、从容不迫的乐曲。

④雪带着纯净而来,将世界的肮脏与污垢洗涤而去,然后便融入大地。滋润万物,走完自己无悔无怨的一生的路。雪悄悄来时,不忍惊醒沉睡的人们;雪默默去时,又给人以绿的生机与渴望。这,便是雪之魂。

1.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3.全文中“雪之魂”具体指什么(用原文来回答)?(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完成以下两题。(6分)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B】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共它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二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概括。(4分)

2.请结合材料A与材料B,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2分)(      

A.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B.《安恩和奶牛》作者是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C.泰戈尔,俄国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大多是秦汉时期作品。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2分)(      

A《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B.《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C.《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明代作家。

D.冰心,原名谢婉莹,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B.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C.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

D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