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从“阅读”“...

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6)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例文 我从读书中得到快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名言,我不敢说我是多么热爱读书,但至少我从书中找到了一种情怀,一种快乐。 从小时起,妈妈就给我买来了种种有趣的漫画书,懵懂的我如痴如醉地捧起这些精神食粮,拼命地吮吸着精神养料。虽然只是看图画,但我还是从中读到了快乐与欢欣。在书中,我似乎在海底世界欣赏海的女儿们的盛大舞会;似乎在森林中与善良的白雪公主共同对付她可恶的后妈;似乎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看着睡美人熟睡时的美丽侧脸;似乎在养鸡场里看着被排挤的丑小鸭。在童话世界中我尽情遨翔,真的好快乐好快乐呀,是阅读帮我得到了快乐。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总会想到这句话,是阅读帮我找到了信心,找到了人生的去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迷上了散文、小说,什么书我都喜欢。 读金庸,我看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剑客;读琼瑶,我看到了烟雨蒙蒙的江南女子;读朱自清,我看到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硬汉;读鲁迅,我看 到了一个纵横文坛的天之骄子;读冰心,我看到了一颗未老的顽童之心。在书中,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再一次被快乐环绕,再一次笑了。 “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学时,我爱上了唐诗宋词,爱李白的豪放,爱杜甫的悲壮,爱李清照的婉约,爱孟浩然的壮观……从这些诗词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并持久地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书,给予了我很多。扬帆书海,我的路还很长,未读的书也很多,自然快乐也很多。我要再一次扬帆出海,开始我的下一站快乐之旅,真诚地邀请所有爱好阅读的人与我同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根据提示可以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词语中选择一个,然后根据生活实际立意作文即可。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三段古文语段,回答问题(12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丙文: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不得履(2)丛草  (3)其剑自舟中坠

2.翻译下列两句(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2分)

4.甲乙 两则寓言共同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一类人?(2分)

5.丙文描绘了一幅                    图。(1分)

 

查看答案

 

无法不对你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事。(每件事不超过12个字)(3分)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2分)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不少于30字)(2分)

 

查看答案

 

雪之魂

①清晨,推开窗子,一阵沁人心脾的清新扑面而来。窗外的一片银白渐渐融云,昨日千树万树的梨花已化作涓涓细流顺着树干流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②记得飞雪初临,那漫天飘舞的白色精灵曾以它的素洁与神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欢愉。它精心地装点着一个玉树琼花的世界,一个纤尘不染、令人神爽的世界。人们和它合影,留下它的芳姿;人们同它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慷慨赠予。

③红日来临,晶莹的白雪化作雪水融入大地。“嘀嗒,嘀嗒”,这是雪逝去的足音,这足音里分明透着从容与坚定,如一支节奏明快、从容不迫的乐曲。

④雪带着纯净而来,将世界的肮脏与污垢洗涤而去,然后便融入大地。滋润万物,走完自己无悔无怨的一生的路。雪悄悄来时,不忍惊醒沉睡的人们;雪默默去时,又给人以绿的生机与渴望。这,便是雪之魂。

1.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3.全文中“雪之魂”具体指什么(用原文来回答)?(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完成以下两题。(6分)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B】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共它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二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概括。(4分)

2.请结合材料A与材料B,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2分)(      

A.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B.《安恩和奶牛》作者是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C.泰戈尔,俄国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大多是秦汉时期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