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这仍引发思索——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1958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7)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3.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4分)

4.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6分)

 

1.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2.首先由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引入,提出“喧嚣文化”话题,说明其由来已久.接着论述“暄嚣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内涵,最后照应开头,指出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的实质. 3.老暄嚣文化:这种文化以喧嚣呐喊方式鼓动民众达成集体、阶级等的政治或经济生产方面的目的.(要点:“喧嚣呐喊”“鼓动民众”“达成政治或经济生产方面的目的”,意思对即可) 新喧嚣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商业社会无情的竞争中,为寻求名利欲望而浮躁嘶喊,焦虑嚎叫。(要点:“在商业社会无情的竞争中”“为名利欲望”“浮躁嘶喊,焦虑嚎叫”,意思对即可) 4.(1)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民众为革命需要而喧嚣呐喊,它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其历史价值,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2)上世纪中后期的一定阶段,喧嚣文化成为政治斗争和生产科研的工具,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3)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文化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程度提高,喧嚣文化成为非主流;商业社会所生产的为了名利欲望的新喧嚣,则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点,形式上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时是题目,有时含在第一段中,有时引出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从议论文的结构分析即可。引论:由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引入,提出“喧嚣文化”话题,说明其由来已;本论:“喧嚣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内涵。结论指出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的实质。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根据课文中的二者的对比,写出二者本质的不同。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分别写出不同时期的“喧嚣文化”的表象,然后写出作者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其家  (       )     ②见有筐       (        )

而视之  (        )      ④见其浩然无涯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5.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东栏:指诗人庭院门口的栏杆

1.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二呈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查看答案

诗句默写。(6分)

(1)蒌蒿满地芦芽短                

(2)绿杨烟外晓寒轻,                   

(3)晓战随金鼓,                       。  

(4)羌笛何须怨杨柳,                    

(5)欲将轻骑逐,                    。

(6) 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suǐ(    )?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令人意。不必chī(    )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zhù(    )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