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3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13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3.“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4.“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4分)

5.父母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父母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至少写出两句赞美父母的谚语、格言、民谣或诗歌。

 

1.结构上总领全文,(1分)内容上点明题旨,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1分) 2.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 3.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意思对即可)。 4.想起父亲的眼神,害怕父亲因“我”的松懈、懒散而对我不屑;害怕父亲因“我”的没有理想,放弃追求,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心而失望;害怕愧对父亲等。(答对前面的两点即可) 5.示例:①天大地大,父母恩大。②养儿方知父母恩。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两个角度考虑。1.一说作用就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一、总领全文。二、点题。三、奠定感情基调。四、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本文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结合它的上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和下句“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可以得出答案。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蕴含的道理浅显易懂,不存在难度,主要是不要写成记叙性的句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他对我寄子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中得出,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从“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中得出,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日常积累的题型,平日里要注意积累并记忆一些知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5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字帖  帖                    强迫  强       

2.这里的“我”指           ,用第一人称显得          。(1分)

3.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说一说它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                 (2)元帝异之                   

(3)更重问之                 (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2.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

4.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2分)

 

查看答案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漂泊在外。(1分)

2.诗歌最后一句“两三星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查看答案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这是一座        ,跨越历史履痕,探寻深蕴千年的人文珍藏,是无锡灿烂文明与深邃人文印记的低吟浅唱

这是一座        ,喧嚣远离,身心放飞,在欧鹭竞翔的蠡湖之畔,让芸芸众生亲近自然、阅读自然,是无锡朝气蓬勃的活力与盛情山水的完美融合;

这是一座        ,综合治水,科学治水,碧水清泉,恩泽百姓。从蓝藻泛滥到清淳之湖,从湖底窒息到生态呼吸,从围湖造田到退渔湖,从水质污染到生态修复,从数处水源到动力换水,碧水青山,生命水岸,成为无锡人引以为豪的凯歌;

这是一座        ,群起之厦,安民之居,善待农民,优先农民,在这片和谐的土地上,筑起的是一座美好的生态绿色家园。行在路中,徜徉景中,三环三射的交通路网,一路一景的道路绿化,无锡人共享的是多彩的山水美景和气势如虹的雄壮贯通。

①文脉之城      山水之城      宜居之城      休闲之城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考虑到这次台风来势迅猛,迫使许多企业和工厂都提前放假了。

B.我骄傲,我们班是由一位非常班主任带领一群非常学生组建的一个非常集体。

C.通过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本次秋季校运会又有许多项目的成绩被打破了。

D.我校德育处希望通过故事宣讲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和学习法律知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